锐意改革“打头阵”,大胆创新“当先锋”
春寒料峭,挡不住干事创业的激情。时值岁首,正是起势谋划之时。当时代发展的宏图与百姓生活的愿景融合交汇,青岛再次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收官战的成色如何,取决于实干的底色如何。省两会定下的工作目标、确定的重点任务,就是“军令状”“承诺书”。全省上下坚持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2月5日,蛇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新春第一会”释放出鲜明信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改革创新”成为山东新一年工作的主旋律。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青岛开好市两会,制定新的“作战图”,将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春天里吹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冲锋号,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2024,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时间如大浪淘沙,忠实记载着实干者攻坚克难的搏击。汗水滴入大地,浇灌出不舍昼夜不懈奋斗的累累硕果。
2024年,青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数据显示,全市生产总值16719.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增速和全省持平,比全国高了0.7个百分点。
工业仍是青岛的最大底气。2024年,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35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7.1%。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三大优势主导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依旧很亮眼。2024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占生产总值比重6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0%。青岛服务业与时俱进,持续完善科创、金融、物流等全链条服务。
外贸拼出新量级。2024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9076.7亿元,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6.8%,同比增长3.6%,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青岛外贸突破9000亿元大关,进出口规模居北京之后,保持北方第二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去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谋划推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将产业“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必须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落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实打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发展经济,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发展成果,最终也要体现在民生福祉上。
2024年,青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求实效,15件市办实事顺利实现年度目标,大部分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境、文体休闲、公共安全、救困扶弱等,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4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新建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200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5%;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0个以上,完成650个既有住宅小区电梯、地下车库公共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500处,助餐补贴对象扩大至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
2024年底,青岛再次入选“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这已是连续5年登榜。城市如何让人感知到幸福?楼体加了保温层,供热时家里更暖了;小区里新开幼儿园,送孩子再不用跑远了;助老食堂两荤一素才花12元,老人不用自己忙活就能吃上热乎饭;推开窗子能见绿,走出家门就是口袋公园……
一项项惠民生举措落地实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享受到更多民生保障,也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从细微处着眼、关键处发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2024年青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5,青岛打头阵使命在肩
回望来路,奋斗者的步伐坚实有力;展望前路,实干家的斗志昂扬向上。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青岛如何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青岛寄予了厚望,文中有40余次点题青岛,从都市圈建设、经略海洋、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进行了部署。这对青岛而言既是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机遇。
从谋全域的视角出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济南、青岛立足都市圈的发展带动,也是山东对双核引擎带动的期许。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甚至可以说贯穿于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始终。
这个期许,也在2月5日的山东省“新春第一会”上得到了加强。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着重抓好10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之一就有“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专家认为,这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维度。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也是这座城肩负的国家战略,工作报告对经略海洋着墨颇多,包括“支持崂山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承办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建成董家口万邦矿石码头、中石化龙口LNG码头等项目”“建强济南、青岛、临沂等综合交通枢纽”等,剑指青岛新一轮的科技强海和产业兴海。
“开放”是青岛的城市特质之一。2024年青岛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打响新名片,2025年青岛要“建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用好我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机遇,高水平筹办上合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活动”。
置身于开放前沿,青岛对外开放的舞台应该更大。“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等,这些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活动,将为青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释放更多动能。
2025,改革创新抢抓机遇
干字当头不是蛮干、瞎干,而是会干、巧干。山东“新春第一会”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青岛始终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做好青岛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紧跟“新春第一会”脚步,青岛召开“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以项目建设带动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要以项目建设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和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及太赫兹、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要加大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力度,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提升“两业融合”发展水平。
要以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特色优势,谋划推进一批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港口航运等海洋经济特色项目,以及海上旅游、节会赛事、文化娱乐等文化旅游特色项目,把青岛在海洋、港口、文旅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以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更新、房地产、济青都市圈联动等领域项目建设,着力强功能、补短板、惠民生,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不难看出,改革、创新、科技、新质生产力……仍是青岛摩拳擦掌、抢抓机遇的热词。随着市两会的召开,新蓝图必将奏响早春里的最强音。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时代大潮激荡之下,改革和创新对经济的赋能从未像现在这般强劲澎湃。咬紧牙关、攻坚突破就能赢得历史主动;犹豫彷徨、徘徊停顿就会错失时代机遇。攻坚路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让我们以真抓实干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久久为功的定力、改革创新的气魄,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奋力谱写现代化强省建设“青岛实践新篇章”!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