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2024青岛答卷|青岛给出2024答卷,GDP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2025-02-08 16:2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58507) 扫描到手机

2月8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青岛市代市长任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青岛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增速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第3位;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

实施市级两批88项稳增长政策举措。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超过1200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81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4.6%、17.6%。

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举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1000余场。争取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超过20亿元,带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52.6%、23%。

海上游、邮轮游出新出彩,节展、赛事、演艺等消费新场景更加丰富,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

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5.4亿元,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116%。29个“两重”项目全部开工。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2%、5.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0.8%。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运营率达到82.5%。

进出口总额达到907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1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560亿元,增长18.6%。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升至第六

积极构建“10十1”创新型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省重点实验室59家。“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二期主体完工。

1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43%。

中车四方牵头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合成生物等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3%。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净增730家、434家,总量达到8650家、9777家。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引育各类人才26.7万人,总量达到287万人。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升至第6位。

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2%。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仪器仪表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控制系统产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全年动车组产量约占全国的50%,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39.3%。

海尔卡奥斯生态园冰箱制造、海信数字化中央空调、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晶圆制造、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全面量产。

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495.5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9万亿元、3.2万亿元。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首位。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启用。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卡奥斯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首个千亿品牌。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崂山实验室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

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崂山实验室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工软件国产化项目启动实施。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投入运营。海洋科技大市场建成启用。

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订单持有量全球第一。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

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完成临床一期试验。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国信”15万吨级养殖工船建成出坞,“深蓝”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投入使用。

新版青岛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启动实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新增沿黄内陆港10个、海运航线18条。

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52条措施,连续3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前十,蝉联全国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第一。

青岛中央法务区正式运行。

深入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3项成果全国推广。

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民营经济主体达到206.9万户。

出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十项举措。

入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城市。

上合国际城加快建设,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建成启用,上合国际枢纽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

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开行中欧班列超过1000列、增长17.8%。

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32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省推广,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RCEP原产地证书签发数量居全国首位。

益海嘉里、海克斯康、雀巢等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增资扩产。

青岛都市圈50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行。

与甘肃陇南、定西的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

国际友城增至93个。

成功承办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被确定为“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获评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工程提速推进,潍烟高铁开通运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全面完工,山东路一鞍山路立交工程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西延段竣工投运,运营总里程达到352公里。即墨通用机场正式开航。官路水库建设全面推进。

历史城区核心区老建筑保护修缮基本完成。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扎实开展,139个配套设施工程有序实施。建成24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

实施城市“微更新”100处。新建口袋公园140个、城市绿道135公里。

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43万平方米,完成10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打造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3处。

住宅小区业委会覆盖率达到86%。

治理交通堵点173处,打通未贯通道路28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6万个。

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9.1万户

粮食总产量达到321.4万吨。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04万吨、119万吨、107万吨。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2万亩。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家。26个亿元以上农业大项目进展顺利。

推动出台全市种业促进条例,清原种业获批国家重大育种攻关项目。

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

成功创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新建4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

涉农区(市)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9.1万户,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1140公里。农村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1.5%。

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获批国家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新建充电桩3万个

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改善10.3%。

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等11个污水处理项目完成改造。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53.9%。

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城镇新建住宅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新建充电桩3万个。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9%以上。李村河、张村河流域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

新增造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万亩。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960亩。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所

15件市办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6.1%。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扶持创业4.5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万个。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所。青岛职教园一期主体完工。康复大学建成招生。

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市公共卫生中心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新获批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62.4万人、940.6万人。13.7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基本医保。村庄(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成1.8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新增婴幼儿托位6140个。

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1.9亿元。

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万户。

市博物馆扩建工程竣工,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

3部影视作品入选“五个一工程”奖。

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弘诚体育场完成升级改造。

青岛市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4金1银的好成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