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追热点|盘活冬季旅游市场,提升青岛旅游质效,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2025-02-10 20:5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31142) 扫描到手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提出要开展旅游强市建设行动,聚焦“大力发展邮轮经济”“积极发展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方面。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中山公园赏樱花、栈桥喂海鸥……丰富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青岛的重要标签,并引来一波波热潮。如何让青岛旅游这把“火”烧得更旺更持久,如何盘活青岛冬日旅游市场,提升青岛旅游整体质效呢?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曾学锋代表: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城市客厅”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是历史之责、时代之需,更是当务之急。作为民革中央祖统委委员、民革山东省祖统委副主任,今年曾学锋代表带来的建议就与“红色旅游”相关。

曾学锋代表认为,青岛市馆陶路22号是许多岛城人民共同的红色记忆。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2006年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该楼被出租修缮为综合性酒店,2018年开始对外开放。“馆陶路22号,作为青岛这座城市红色基因的溯源、红色精神的承载和红色文化的源流之一的标志性建筑,我们认为,在释放青岛红色资源‘引擎动能’,推动青岛红色资源‘活’起来方面,存在一些利用不足,还有许多‘龙头带动’的潜力可以挖掘和‘红色文化城市客厅’的作用可以发挥。”她说。

对此,曾学锋代表建议,将此地打造为“红色文化城市客厅”。作为见证青岛红色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要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需要发挥其特有的可展览、可演出、可举办主题活动的功能优势,让红色历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可针对退役军人、金融从业者、工商业人士、在校学生、新市民等群体,在特殊的节日如4月23日的海军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引导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红色文化展览、宣讲、文创、影视制作和播放等文教活动。

此外,她还建议,给予政策及财税方面的支持,推行“红色文旅卡”,开展馆陶路22号“红色文化城市客厅”的服务定制活动,让红色文化资源“接地气”“冒热气”。

高杰代表:

发展冬日室内游,打造青岛市历史文化溯源地

青岛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其实,青岛的旅游并不局限于夏天,冬季旅游亦可以丰富多彩。如何让冬季旅游市场“淡季不淡”,青岛致公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杰代表提出,可以大力发展冬季室内游。

高杰代表指出,“入冬以来,以栈桥海鸥为代表的冬季浪漫游,受到广大外地游客喜爱。但是,冬季室外游玩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气温低,其实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全域范围文化旅游价值,大力宣传各区市博物馆、美术馆等,发展室内游,完善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IP,把‘冷资源’变为‘热经济’。”

作为一名来自平度的市人大代表,全域旅游一直是他关注的领域。今年他带来的建议则跟自己家乡的岳石文化遗址有关。岳石文化遗址位于大泽山镇淄阳湖东北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为研究典型龙山文化的流变和夏、商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高杰代表认为,由于保护开发力度不足,文化价值挖掘不够,遗址利用简单、展示形式单一,未能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因此,高杰代表建议,将岳石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发扬纳入青岛市级文化建设“十五五”规划,打造岳石文化展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加大对岳石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访体验。

同时,成立青岛市岳石文化研究院,举办全国岳石文化研讨会等活动,积极邀请国内外文化机构实地考察、合作交流,着力打造青岛市历史文化溯源地,推动岳石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此外,组织专家编写出版岳石文化相关书籍,设计开发相关的文创、影视产品,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等,不断提高岳石文化知名度。

王玉静委员:

支持喜剧节发展,提振秋冬季旅游消费市场

2024年,青岛里院喜剧节点燃全城,来自全国各地的喜剧大咖齐聚青岛,青岛喜剧基因也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一街好戏”点亮全城欢笑。

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新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岛康合伟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静委员被这一现象深深触动。她说,随着青岛里院喜剧节的圆满举办,开心麻花等多家喜剧社在青岛多点布局、繁荣发展,青岛的文化娱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王玉静委员说,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气候温润,春夏季节游人如织,但秋冬季节却有近半年的“空档期”。能否将喜剧节办成每年秋冬期的固定节日,打造青岛喜剧文化名片,进而促进青岛秋冬季旅游消费市场。

对此,王玉静委员建议,全面总结喜剧节等活动的探索创新,学习借鉴网红城市成功引流的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消费习惯,打造青岛秋冬季旅游的“引爆点”。同时将这些喜剧文娱亮点有效串联,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喜剧产业链条,放大喜剧节经济效应,推动喜剧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进而提振秋冬季的文旅市场消费。

“我们应倾力打造‘里院喜剧节’的文化品牌。”王玉静委员建议,可以在每年国庆后从第二个周末开始举办“青岛喜剧节”,为期一个月,由专业文娱团队策划喜剧节的组织,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的喜剧组织、团体、名家等齐聚青岛,汇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大赛,如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喜剧形式,打造青岛“欢乐海洋”盛宴,吸引全国游客,为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引流。

王玉静委员建议,要构建适用喜剧产业发展的平台。如建立青岛喜剧艺术(家)协会,作为喜剧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和群体组织,大力发展喜剧文化业态,创造青岛文娱旺季,进而促进文旅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青岛培养输出了众多全国闻名的文娱明星,其中不乏蜚声国内影视界的一线演员。”王玉静委员说,我们可以邀请青岛籍杰出艺人及喜剧人才担任协会顾问、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等关键职务,以期汇聚智慧,共谋青岛喜剧行业发展蓝图,为行业的繁荣与兴盛贡献宝贵智慧与力量。

“相信众多青岛籍明星将凭借独特魅力与流量优势,带动青岛喜剧节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迈向更高台阶,大力提振旅游消费市场。”王玉静委员说。

谭鹏委员:

整合海上旅游资源,打造海上旅游青岛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全市海上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深化海上旅游资源整合和海岛旅游开发攻坚。”这让青岛旅游集团总经理谭鹏委员倍感振奋。

谭鹏委员说,青岛作为一座现代海洋城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青岛因海洋赋予的城市魅力备受赞誉。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城市旅游品质持续提升。在谭鹏委员看来,未来应深度整合利用海上旅游资源,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体验,打造海上旅游青岛模式。

谭鹏委员建议,首先统筹规划码头整合,打造全域码头“一张网”。充分发挥“以港治航”作用,以码头站点带动全市海上交旅融合快速发展;优化码头布局,科学编制老旧码头更新方案,打造“一码头一特色”,实现码头交通站点属性向文旅产业转型。

同时,创新深化联合运营,统筹海上旅游“一盘棋”。全面深化国企民营合作,吸纳民营航商运力加入现有航线,优化运力布局。建立海上旅游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创新构建“数字平台+联合运营”的行业共治机制,实现全市海上旅游高质量互联互通,引领海上旅游业态从传统分散经营转向数字化集约管理。

谭鹏委员还提到要开发维护海岛资源,绘制海岛旅游“一张图”。他介绍青岛海岛分布呈现“东西多,市区少;近岸多,远海少”的特点,具有发展近郊休闲度假游的天然优势,应科学规划重点岛屿建设。高质量开发精品海岛游,以“海岛+垂钓”“海岛+康养”“海岛+演艺”“海岛+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定位;统筹海岛开发维护,实现海岛资源开发、生态修复与海上旅游可持续发展。

“青岛要把握青岛市作为首批‘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城市的契机,加快发展邮轮产业,打造小型、短距特色航线,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谭鹏委员说,打造邮轮经济体系,借助邮轮延伸海上旅游场景,以港城互补实现邮轮经济和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从而加快发展邮轮旅游,贯通海上入境“一条链”。结合市场特点不断推出更多个性化、品质化的惠民套餐,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市民游客提供高质量海上旅游产品体验。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孙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