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要点公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力抓好这些方面

2025-03-12 17:07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61724) 扫描到手机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2025年工作要点。2025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着力抓好多个方面重点工作,走在前、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积极力量。

一、绘就蓝图,强化规划战略引领

(一)推动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印发实施《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意见》,细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各类约束指标,推动市级总体规划落地落实。

(二)完善规划成果体系。完成市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综合交通、海岸带、停车场、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以及36个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工作;高水平编制近期建设、工业用地布局、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统筹做好殡葬设施布局、防洪排涝、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涉空间类专项规划成果审查;推进市辖区控规单元形成稳定成果,按照“成熟一片,推进一片”的原则开展控规报批工作,按照“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的原则高质效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三)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完成环湾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引领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设计编制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坚持开门编规划,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工作,引入高水平设计团队,助力打造精品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展览馆策展水准,充分展示城市魅力、推介城市形象;举办4次以上大型公共艺术展览。

(四)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试点和城市存量国土空间现状评估数据建设,划定全市海岸带范围,健全海岸建筑退缩线管理制度,试行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导则,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规划决策体系,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推动重大事项有效落实。

二、赋能发展,强化要素服务支撑

(一)精准配置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引导用地指标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精准投放,对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符合海洋产业、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创新型产业体系且投资到位的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二)有序推进新增用地供给。做好房地产用地新增供给,用好两批次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措施,合理确定出让节奏、布局和规模。

(三)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妥善运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建立收回收购项目台账和资金需求清单,及时纳入发债项目库,根据债务规模和发债资金到位情况开展收回收购工作,并结合市场需求有序向市场投放,做大土地储备的同时,增强政府土地宏观调控、资源把控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一地一方案”持续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盘活存量资源。

(四)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各区(市)优化人地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五)深入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组织开展2025年度低效用地摸底调查更新工作,按时、高质量提交数据成果;启动开展中期评估及相关专题政策研究等工作,推动青岛低效试点工作探索创新,持续提升低效用地再开发综合效益。

(六)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10+1”重点产业和细分赛道,强化工业用地优供快供,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持续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打造。

(七)持续提升全链审批服务效能。出台进一步规范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规划许可全流程标准体系落地实施,组织开展全市用地预审与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审批事项抽查、互查,探索土地规划线上审批,提升审批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八)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编制《青岛市“十五五”基础测绘规划》,开展“青岛低空空域三维导航图”技术研究,推进实景三维青岛时序化更新和应用推广,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

(九)不断夯实数字系统支撑。研制土地、规划、矿产、测绘、登记等数据融合模型、算法、工具,构建全局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和一体化辅助决策系统,促进行业数据规范采集汇交、高效共享利用。

三、扛牢责任,强化耕地严格保护

(一)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对耕地保护落实情况严格考核。

(二)落实“以补定占”要求。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三)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控规则,动态更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四)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摸清意向镇(街道)整治潜力,稳妥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四、夯实底线,强化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守稳守牢

(一)加强执法监管。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督察与变更调查协同联动,综合运用“警示提醒、挂牌督办、重点监控、限制审批”等手段,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整治,加强对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违建别墅、“大棚房”、占用耕地倾倒建筑垃圾等各类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常态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共同监管机制,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严防新增违法违规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问题。

(三)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织实施《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完成省厅下达的“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四)加强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启动实施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部级试点,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完成13处地灾隐患点核销。

五、巩固基础,强化调查登记制度体系完善

(一)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做好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等工作。

(二)高质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扎实推进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等登簿更新。持续推进相关区(市)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试点开展三维地籍调查,完成阶段性工作。

(三)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丰富“一零零”服务体系,制定《青岛市不动产登记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规范农村不动产登记、海域、林权等领域登记,探索存量房转移不见面办理,加强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半岛全媒体记者 于红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