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之心致敬“无语良师”,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举行人体解剖学开课仪式
半岛网4月9日讯 (记者 齐娟 张家瑞)4月7日,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浩园医学综合楼解剖实验室内,临床医学"5+3"专业200名新生齐聚,通过宣誓献花、前辈寄语等环节,开启了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第一课。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金利新教授、沈福彭教授的学生、原解剖学教师王守彪老师、解剖学教师陈忠恒教授、王双燕副教授、医学院生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宋莉老师等参加开课仪式。
学科使命:以感恩之心奠基医者仁心
“人体解剖学不仅是认知人体结构的基石,更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仪式现场,金利新教授系统阐释了人体解剖学的学科定位,他呼吁同学们要怀揣感恩与敬畏之心,珍视无语良师的无私大爱,利用珍贵的学习资源,勤奋钻研,为掌握救死扶伤的精湛医术筑牢根基。
王守彪老师作为沈福彭教授的学生,分享了沈福彭教授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他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塑造健康心态,成为德艺双馨的良医。
生命传承:两代医学奉献者的无言大爱
来自“生命暖阳”生命叙事实践团的两名同学分享了关于大体老师的动人故事。23级的盛鹏圆讲述了从沈福彭到沈伯威父子两代人跨越四十年的生命约定,阐释了对“青医精神传承”的理解。24级的李明芳分享了为大体老师整理电子档案、撰写生命故事的经历,表达了对大体老师的敬畏与感恩。随后,在陈忠恒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庄严宣读解剖学誓词,向“大体老师” 敬献鲜花、鞠躬悼念,以庄重仪式开启“助众生求福祉”的医学征程。
教改深耕:四十年创新引领医学未来
自1985年起,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教学团队积极投身医学教育改革,经过 40 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考核评价、科学思维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医学人才培养道路。
多年来,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四创”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优秀学生比例增加,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课程建设成绩突出,获批多项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教学团队实力增强,发表多篇高质量教学研究论文,荣获多项教学成果奖,获批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团队重视创新科学思维培养,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真实案例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在团队激励下,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36 篇,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提升了科研素养,构建了完善知识结构,为未来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此次开课仪式是2024级临床医学“5+3”班级的新起点,也是教学团队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契机。通过此举将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精研医术”的职业精神,塑造“青医风骨”,续写守护生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