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盲校走出的追光者:黄莺以坚韧之姿书写不凡人生

2025-07-03 15:19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59188) 扫描到手机

6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盲人女博士黄莺作为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代表,用从容的讲述将视障群体的奋斗故事带到公众视野。这位从青岛市盲校走向全国舞台的追光者,用二十余载的坚持与热爱,诠释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而青岛市盲校的时光,正是她人生逆袭的起点。

盲校求学:在黑暗中触摸希望的微光

黄莺的世界在两岁时因高烧蒙上阴影,视网膜色素变性让她失去视力。但生性倔强的她拒绝被 “盲人按摩师” 的单一未来定义,初中毕业后毅然前往青岛市盲校,寻找更多可能。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这所学校将成为改写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据了解,1993年,在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的关怀下,青岛市盲校成立了全国首个全日制盲人高中部,在这里,学生们所学的文化课知识与普通学校并无二致。2014年,就读高二的黄莺第一次听说盲生可参加普通高考的政策。“当时既兴奋又忐忑,不确定自己能否跨越重重障碍。”黄莺告诉记者。关键时刻,青岛市盲校的老师们用行动给予她底气。一次关于高考的动员会上,化学老师给大家现场读了一道题,要求学生作答。当黄莺与同学们顺利解出难题时,老师才揭晓这是往年的普通高考真题,老师直言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一定不要妄自菲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和普通考生站在同一片知识的海洋里,只要有方法,就能游向彼岸,我可能真的不需要过于纠结”,这次被老师如此直观、了然地以同等于常人的眼光看待,彻底点燃了黄莺挑战高考的勇气,也坚定了她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岛市盲校为三名备考学生每周每门课增设专属辅导课;面对数理化教材中的图形符号,教师团队分工将题目准确描述并录成音频;资源中心将海量高考真题转化为盲文版、电子版;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团队式攻坚和支持下,黄莺和同学们在高考赛道上健步如飞,不断超越……

破茧成蝶:从盲校教室到重点高校的蜕变

2015年,黄莺回到宁夏参加高考,以高出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成为宁夏首位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重点高校的盲人学生。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青岛市盲校三年的精心培育。“在盲校,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困难共处。”黄莺说。学校所推行的教育模式,让她既能享受特教关怀,又能学习普高课程,为进入主流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大学后,黄莺延续着在盲校养成的坚韧品格。面对高等数学符号识别难题,她抄写 300 页盲文笔记;为读懂文献,她用读屏软件逐字聆听。最终,她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班级第一,成功获得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与奖励,并在大四时以综合测评专业第二的成绩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2019 年,黄莺被保研至武汉理工大学政治学专业,2022年,她又考上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主动作为:用切实行动引领社会风尚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作为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通过高考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双目失明的黄莺用漫漫求学路,诠释了新时代残疾人的奋进力量。她也一直用自己的所学和所得,在社会的熔炉中成长、历练和蜕变,并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023年,黄莺开始涉足短视频领域,与室友一起记录视障群体的真实生活,视频内容涵盖日常起居、独立出行、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在她的视频里,有熟练使用手机点外卖、依靠触摸化妆的片段,还有勇敢迈出家门,独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这些画面打破了大众对视障群体只能困于家中、生活无法自理的刻板印象,吸引了超百万粉丝关注,网络总播放量突破15亿。

黄莺的短视频不仅改变了大众认知,更切实推动了社会无障碍环境的改善。一次,黄莺在武汉尝试使用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服务时遭遇挫折,由于停车地点找寻困难,她第一次打车就 “被拒载”。黄莺的出行体验引起了萝卜快跑官方的重视,企业着手升级无障碍功能,助力视障人群独立出行。萝卜快跑迅速行动,不久后就上线了包含蓝牙自动解锁、语音开关车门、全场景语音交互在内的 “无障碍关爱功能”,切实满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升了服务效能。

除了萝卜快跑,黄莺的视频还引发了其他企业对残障群体的关注。一位企业HR看到视频后,对残障群体有了全新认识,主动录用了一名单手残疾的应聘者;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和推进无人驾驶等技术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的完善,只为让残障群体出行更加便捷。此外,黄莺关于盲道的视频同样产生巨大影响,视频里,盲道被汽车、电动车随意占用,被树木、垃圾桶阻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内容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今后会自觉维护盲道畅通。

薪火相传:带着母校精神照亮他人

如今作为博士研究生,黄莺始终铭记青岛市盲校 “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的校训。“是母校让我相信,视力的缺失不代表能力的残缺。” 她与母校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到新年和教师节的时候,都会主动给老师发去祝福信息。今年下半年,她将受邀重返青岛市盲校,以学长身份分享成长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知道,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心怀希望,每条路都能通向光明。”

从青岛市盲校的教室到国新办的讲台,黄莺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特殊教育成功实践的生动注脚。她用行动证明,优质的特殊教育不仅能赋予残障学生生存技能,更能点燃他们追求卓越的火种。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图片由黄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