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票寻亲”多一些包容

2019-01-30 09:11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36195) 扫描到手机

文/李英锋

企业发起“门票寻亲”等活动,通过数量众多且流动性极强的游客等群体传播寻亲信息,寻亲信息的受众增加了,传播范围扩大了,影响力也增强了。这样,就多了一条寻亲的路径,多了一些“宝贝”回家的希望。

河南一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近日,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的亲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关注,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招致了部分质疑。有网友表示,女孩并非通过门票找到亲人,而是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才联系上亲人。此外,景区是否对门票印制内容有自主权已成为讨论话题。(1月29日《新京报》)

近年来,已经有多家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以饮用水瓶、酒瓶、共享单车等为载体,印上并传播失踪儿童信息,开展寻亲活动。而这些活动很多都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被指为借公益之名行商业宣传之实。

笔者以为,应该以建设性的视角来解读和评判“酒瓶寻亲”“门票寻亲”等活动。寻亲难,往往难在寻亲信息的闭塞,难在寻亲信息传播的范围有限。不少失踪儿童的父母靠着到处打听、走访、发放张贴寻人启事、网络发帖等方式寻亲,无异于大海捞针。有时,即便求助于警方、公益组织,如果缺乏针对性、指向性较强的有效信息,也难以奏效。

比如,失踪儿童的父母在警方备份了DNA样本,但失踪的儿童(可能已经长大懂事)看不到寻亲信息,没有提供自己的DNA样本,警方也就无法完成比对,寻亲就不会成功。而企业发起“门票寻亲”等活动,通过数量众多且流动性极强的游客等群体传播寻亲信息,寻亲信息的受众就增加了,传播范围就扩大了,影响力也增强了。这样,就多了一条寻亲的路径,就多了一些“宝贝”回家的希望。

寻亲信息渠道的增加会提升寻亲成功的概率,纵使“门票寻亲”等活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实质效果,对寻亲也是有益的,对丢失儿童的家庭也是一种安慰,传递了正能量。令人惊喜的是,一名女孩看到了相关信息后已经与家人团圆,这无疑是对“门票寻亲”活动最有力的肯定和鼓励。

“门票寻亲”等活动并未被法律禁止,企业有在法律底线之上发起公益寻亲活动的自由。新闻中的这家景区与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合作,取得了该组织的授权,通过正规渠道选取了300名丢失儿童的信息,保障了活动的正当性、严谨性和公益性。实际上,“门票寻亲”等活动也获得了丢失儿童家庭的普遍支持,符合这些家庭的需求。

只要“门票寻亲”具有公益性的一面,也就值得肯定。退一步讲,即便企业发起寻亲活动,是一种炒作,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炒作,是一种能够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炒作,具有爱心和温度。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我们也应该秉持一种包容的态度,为企业助力寻亲创造一种正向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