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年轻化”,也是一种抢救

2019-01-30 09:1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08601) 扫描到手机

文/何勇海

在广东佛山有一家“百年解忧年画店”,想脱单,或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都可以在这买到相应的年画……有着“年画女侠”之称的刘钟萍,就是这家不同寻常的年画店的经营者。2016年,刘钟萍到清华大学学习,总结了“年画诸神复活”的理念,用年轻人感兴趣的语言和意境,对年画寓意做了年轻化的演绎。(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用年轻人感兴趣的语言和意境,对年画寓意进行演绎,让年轻人也爱上新年画。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值得鼓励。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极具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底蕴,同时具有吉祥喜庆之意,曾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寓意吉祥的年画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日显没落。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也包括,传统年画表达的语言和意境离现代人的习惯太远,尤其是离年轻人的情愿诉求太远,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生活的寄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现在的年轻人连明星的照片、卡通动漫的海报都不贴了,还贴什么年画呢?”当年画不再是精神生活的寄托,也就丧失了流行基础。

如果年画尝试进行改变,还是会赢得现代年轻人青睐的。比如“年画女侠”刘钟萍在新年画中,用“脱单神器”“行桃花运”来诠释传统年画中的喜神“和合二仙”,用“逢考必过的考神年画”来诠释传统年画中的“状元及第”,用“实现一个亿小目标”来诠释传统年画中的财神爷,用“二胎神器”来诠释传统年画中的的送子娘娘……这就迎合了年轻人口味,自然能提升年轻人的认同。

年画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要让它传承下去,光靠相关部门来抢救和保护还不够,还是要想办法让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有论者指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微,是技艺者传承的断裂,也是消费者传承的断裂所造成的,没有消费才停止了生产”。刘钟萍对年画寓意进行年轻化演绎,便是从年画消费端发力,是一种间接的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