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抢救护“心” 山大二院团队助心梗老人重生

2019-01-30 13:42 大众网·海报新闻阅读 (101481) 扫描到手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1月30日讯(通讯员 王厚江)1月19日,一名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至玲珑英诚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毕少杰与医院专家团队的全力抢救,成功为患者五次除颤并进行手术,目前患者仍在恢复中,无任何后遗症。

  患者潘某是一位64岁的男性,突发剧烈胸痛长达1小时以上,紧急送入医院抢救时已生命垂危,结合心电图显示,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毕少杰与玲珑英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衣朝华、主治医师齐允松立即进入抢救状态,并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准备急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时,患者突发室颤、意识丧失、双眼上翻,齐允松迅速为其实施电除颤、心肺复苏。从患者室颤到第一次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用时不到20s,交感电风暴的到来让患者先后室颤了5次。对于绝不轻言放弃的医护人员来说,不到最后一秒钟,绝不轻言放弃, 5次均除颤成功。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的交感电风暴逐渐稳定后,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达30%,即使幸存也会因严重心脏并发症而无法正常生活,凶险程度可见一斑。最佳治疗方案是在发病后6-12小时内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脏供血,挽救濒死的心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纷争,与死神赛跑,对患者介入治疗。10分钟后,造影结果显示病人的一根大血管从起始部次全闭塞(前降支,狭窄99%),必须立即行支架植入术,再通血管,否则病人的生命将再次受到威胁。

  在毕少杰与医院医护人员熟练的配合操作下,10分钟就将血管开通,成功为患者置入支架。医护人员忙得满头汗水,从患者到达导管室到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仅用时35分钟,术后缓解了患者胸痛症状,使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无任何后遗症,可以说是多亏了当日医护人员精准的判断和争分夺秒的“斗争”。

  据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并发症及治疗有很大的关系。死亡大多发生在第一周内,尤其1至2小时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住院前死于室颤。室颤可谓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同于心跳停止,一旦发病,抢救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如果不能用除颤仪等设备终止室颤,则会很快导致死亡,如果心脏停跳时间大于4分钟,即使复苏成功,也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呈植物人状态。

  玲珑英诚医院心血管内科创立于2017年1月,主任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鹿庆华兼任,定期派专家指导治疗。依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历经2年多时间的锤炼,目前已成为设备设施先进、人才梯队完整、医疗技术过硬的临床学科之一。同时,科室业务辐射至周边县市,并逐步向省内外等城市延伸,年门诊量10000余人次,出院患者达1000余名,就诊满意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