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祭海"民俗文化活动昨开幕 上演非遗文化盛宴

2019-02-18 07:44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4243) 扫描到手机

“秦始皇”手托神位祭祀龙王。

祭祀人员为龙王上香。

祭海仪式现场聚集了两万余名观众。

欢快喜庆的开场舞。

演员在现场表演舞蹈。

文/半岛记者 王丽平 图/半岛记者 孟达 报道

本报2月17日讯 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以“中国年·琅琊情”为主题,由东方时尚中心、琅琊镇台西头村主办的第57届青岛琅琊祭海祈福节在琅琊镇台西头村祭海广场举行,展现出一幅先民敬海、爱海、垦海、拓海的动人画卷。

据介绍,正月十三在胶东民俗中是龙王生日,也是千年传统祭海节,渔民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海仪式,祈求鱼肥粮丰、平平安安。17日,祭海当天吸引了来自潍坊、日照、青岛市区等2万余游客。整个祭海仪式分为“开篇:琅琊行”“祭海谢洋篇”“海天和韵篇”三大篇章,实景演出、舞蹈、舞狮等表演形式融入其中,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演出元素,将琅琊的历史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实景演出与歌舞表演体现了琅琊祭海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弘扬了琅琊人民爱海、敬海、垦海等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

琅琊祭海是琅琊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祈福文化、海洋文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千年的时光悠悠流淌,民俗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现代文明,在琅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了琅琊人海纳百川、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随着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不断深入推进,按照其保文化、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琅琊镇深入挖掘琅琊历史文化脉络,“琅琊祭海”文化活动已被列入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在争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琅琊海洋民俗文化内涵,增强了滨海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使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发展,力争将琅琊祭海真正打造成为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地区一个覆盖广、影响大、受欢迎程度高的民俗文化活动。而2019年,琅琊镇将深入挖掘琅琊历史、文化资源,立足本镇实际,提升琅琊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传承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加快建设“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小镇。

■相关链接 海岛渔民深夜祭海 古老方式祈福纳福

“祭海”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前祈求神祗保佑的典祭活动。据了解,沿海地区的祭祀活动时间各不相同,比如,海岛渔民一直在正月十三的零点开始祭海仪式。

据了解,古时祭海前一天,在灵山岛码头上,海岛居民会搬运货物、扎灯笼、挂彩旗,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为晚上的祭海活动做准备。

每年这时候各家亲戚就会聚到一起庆祝节日,到晚上11点左右男女老少结伴陆续出现在海边,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祭品,有猪头、鸡、鲤鱼、大馒头等,等待正月十三零点祭海仪式的开始。当仪式开始后,人们焚香化纸,燃放鞭炮烟花,朝着大海行叩拜礼。随后岛民放起鞭炮和烟花,震天的响声、绚丽的烟花,用最古朴最传统的方式祭拜大海,祈福家人平安,日子越过越好。

在胶东民俗中,正月十三是龙王的生日,“我们村各家各户都竖起了一面国旗和一根竹子,每条船上都一样。”台西头村村主任肖长满介绍,挂国旗是当地出海打鱼渔船的标配,国家兴盛才能有小家富足,在海上,国旗就是渔民们的护身符;而竹子寓意竹报平安,祭海时竖起一根竹子也是祈求风调雨顺。 

两万余人 傍海而生祈求风调雨顺

天公作美,告别了前几日的阴霾,2月17日,晴空万里,祭海典礼定于9时58分开始。早上不到8点半,现场就聚集了众多观礼的群众。今年75岁的王金明是尹家山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当天早晨7点他就和儿子、孙子从家里出发,就为能早早来现场占下个靠前的位置。今年是王金明第二年来参加祭海典礼了,他说自己以前也是渔民,对大海的情谊让他对祭海活动格外有感情,虽然现在不打鱼了,但是留在内心的对大海的热爱一直不变。

伴随着祭海典礼的临近,周围的群众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远远看不到边,有的村民直接登上了广场旁边的平房,来观看祭海典礼,据了解,当天共有来自潍坊、日照、青岛市区的2万余名游客参加了祭海典礼。

“我们每年都有祭海仪式,以前祭海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现在已经演变成期待风调雨顺、感恩大海恩赐的期盼,也祝愿祖国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台西头村村主任肖长满介绍,台西头村有几百年的打鱼历史,以前村民都以捕鱼为生,人们对大海充满敬仰和尊重,久而久之形成了祭海这一传统习俗,也是渔民们的心灵寄托,希望能够鱼虾满舱、平安归来。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岛上居民放弃了捕鱼的营生转而从事海岛旅游、水产养殖等新型产业,但“祭海”这一习俗一直延续着。

肖长满介绍,目前台西头村有村民1168人,从事打鱼的只有200多人,以中年人为主,目前以远洋捕捞为主,此外,还发展了海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扇贝、海蛎子、黑头鱼、鲈鱼等。依靠捕鱼发展的加工业也逐渐发展,秋天加工干鲅鱼、干刀鱼、小黄花等,春天加工面条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先辈们就是以渔业发家,所以村民们对大海的敬畏由来已久。”肖长满说。

三大篇章 穿梭千年期盼美好生活

当日上午,吉时一到,一曲喜庆的“中国年·琅琊情”开场舞拉开了第57届青岛琅琊祭海祈福节的大幕,40名身着彩衣的舞者以铿锵有力的舞姿营造了喜气洋洋的氛围,瞬间就吸引了前来观节的游客的目光。

随后,20名手拿剑盾的“秦朝士兵”组成方阵,伴随着气势恢宏的音乐阔步向前。当他们走到舞台中央,秦畴舞演员掀开黄绸布请出“龙王”,而“秦始皇”手托神位,傩舞人员将香奉给“秦始皇”,“秦始皇”再转身面向龙王像祭拜。之后,“徐福”宣布献祭五谷:“一祭酒:天开福门,兆民安康;地开福门,百物轩昂;再祭酒:国开福门,福瑞兴邦;家开福门,福荫绵长;三祭酒:人开福门,福佑寿康;福海玉漾,福乐年常、福泽后代,福运炽旺;于斯祈福,心炷赫煌……”在“徐福”祭贡酒的祝词中,祭海仪式达到高潮,随后,伴随着《花海琅琊》、《水墨琅琊》两支神形兼备的舞蹈,整个祭海仪式落下帷幕。

据了解,整个祭海仪式分为“开篇:琅琊行”“祭海谢洋篇”“海天和韵篇”三大篇章。“琅琊行”篇章是由中国年·琅琊情舞蹈开篇,年味里加入了传统文化,挥舞的蓝色绸带,寓意生生不息的海洋气息,保护蓝色海湾、祈求大海恩惠及向往,弘扬了琅琊人民爱海、敬海、垦海等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祭海谢洋篇”是由“徐福”读《龙王赋》、秦畴舞、上香、祭献五谷、祭酒、乐诗琅琊等九部分组成。琅琊人民借此来表达对大海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一种传承的渔家信仰,也是一种传统的渔家文化。“海天和韵篇”则是由《花海琅琊》《水墨琅琊》两支舞蹈组成,以渐变的色调和水墨琅琊的韵味,展现了琅琊人民对田园风光之美的追求。

四时文化 主宰四季决定农业丰收

《史记封禅书》载,齐地有八神,“其八曰四时主,祠琅琊”。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将四时主神立于琅琊山上。人们相信,四时主主宰着四季,决定着庄稼的生长和农业丰收,并影响人类有节奏的生活。

正因为四时主神在琅琊,之后无数帝王将相都到这里祭拜,祈求其保佑农业丰收和生活幸福,其中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琅琊祭祀过四时主神,越王勾践在琅琊起观台会盟诸侯,秦始皇三至琅琊,并刻石纪功。在祭海广场不远处,就是斋堂岛,据传当年秦始皇到此祭奠的时候,这座岛就是秦始皇母亲和随从为祈福斋戒沐浴的地方,故此得名。

今年65岁的肖慧娟是斋堂岛的居民,她和丈夫已经有40年的打鱼历史了,17日早晨7点她就从家出发,坐着船来到祭海广场观看祭海典礼。“年轻的时候,海就是我们的庄稼地,出海打鱼成了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干的事,每天在海上漂着,这一漂就是40年。”肖慧娟说,大海养活了他们一家老小,现在女儿已经嫁到了城里,生了个外孙女,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这就是大海对我们的恩赐。”肖慧娟笑着说。

肖慧娟介绍,四时文化其实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没有休渔期,他们一年四季都会出海,但每个季节的鱼类并不相同,四季中的每个月也要祈福,一般初一、十五渔民都会到海边放鞭烧纸、叩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海也变得越来越隆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仪式了,更多的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肖慧娟说。

此外,据说琅琊也是徐福率数千男女东渡的起航地。徐福东渡探索发现了一条由古代青岛经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的海上航线,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正因如此,琅琊祭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也是当日的祭海仪式主要表达的内容之一。

■焕发新生 “琅琊祭海”争创省级非遗 

据了解,琅琊镇深入挖掘琅琊历史文化脉络,“琅琊祭海”文化活动已被列入青岛市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在争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琅琊镇以“琅琊祭海”文化品牌,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扬工作,进一步弘扬了优秀民俗传统文化,丰富了琅琊海洋民俗文化内涵,提升琅琊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了滨海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使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发展。

目前,琅琊镇有琅琊竹艺、琅琊粉条和斋堂岛传说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家、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区级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家。琅琊镇还成立琅琊文化研究院,建立以台东头村、台西头村、斋堂岛为重点的海洋文化保护区。

美丽乡村立体发展

“近些年,随着琅琊台景区的发展,带动周边的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旅游接待逐渐增多,每年有一百多万游客来此旅游。”肖长满说,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台西村正进行土地改革,实施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的零散土地流转给企业,村民收土地租赁费,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花卉种植、特色采摘等产业,都是以旅游业为依托,进而反哺旅游产业。

肖长满介绍,下一步将对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开发、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将文化展演、健身娱乐、民宿、农家餐饮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自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按照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的愿景,琅琊镇积极弘扬渔家文化的传统历史和民俗文化,做强民俗文化品牌。

据介绍,琅琊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就是齐国的重要城邑;秦始皇统一天下,曾三次登临琅琊,在此设立琅琊郡,境内有山、海、岛、湾、滩等优质自然资源。琅琊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琅琊港是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琅琊是大秦帝国最大的港口,当时秦始皇将中国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琅琊镇将着重打造山海琅琊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琅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琅琊文博产业园区建设,实现文博、文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