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 一份期待 一种牵挂(寄给祖国的家书)

2019-02-19 09:33 人民网-人民日报阅读 (48287) 扫描到手机

第六批赴马里维和的工兵分队战士正在为节日装点驻地。刘晓帅摄

  核心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天,我们收到了来自维和士兵、援外医疗队员、汉语教师、留学生、海外工程建设者、中企员工等发来的一封封家书。家书传递着他们对祖国和亲人的牵挂,承载着思念和希望,更表达着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援外跳水教练的自豪

        亲爱的祖国母亲:

  不知不觉,离开您已经16个年头了。分别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2003年,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派出的中国援助墨西哥体育教练团的一员,我来到拉丁美洲的这个“雄鹰与仙人掌之国”。初到墨西哥,我被分配到了蒙特雷集中训练营地。那里天气热、蚊虫多,房间里只有一床、一桌、一柜、一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工作热情。

  至今我已经带过50多名墨西哥跳水运动员。我把运动员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当队员碰到技术动作难题时曾彻夜不眠为他们设计方案,在队员生病时为他们熬粥……队员们说,中国的培训理念先进,中国教练有头脑、讲原则、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因此信任我、依赖我。看到比赛中墨西哥运动员们一次次从跳台上一跃而下,如同一只只雄鹰展翅,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我由衷为他们感到骄傲。

  2012年,我被墨西哥政府授予“阿兹特克雄鹰勋章”。颁奖仪式上,时任墨西哥外交部长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感谢我作为中国教练为墨西哥跳水队带来的出色成绩,并为墨中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果感到欣喜。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中国跳水教练而自豪——正是祖国培养了我,始终做我的坚强后盾,让我能尽力发光发亮。

  在2018年10月于阿根廷举行的南美洲青奥会上,年仅17岁的墨西哥选手兰达尔获得了男子10米跳台冠军。他从9岁开始跟我们训练。我从他身上总能感受到一股不服输的气质。很多优秀中国运动员身上也拥有同样的气质。竞技体育不断激发人们超越自我和挑战极限,也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时值春节,虽然身在遥远的墨西哥,我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节日气氛。墨西哥人喜爱中国文化,饺子、中国结、舞狮舞龙等中国文化元素早已为墨西哥人所熟悉。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心里更加踏实,也受到更多的尊重。

  马 进 

  (作者为中国援助墨西哥体育教练团团长,本报记者刘旭霞整理)

    

  为一带一路建设奉献力量

        亲爱的祖国母亲:

  在遥远的南美大陆,您的孩子为您送上节日的祝福: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玻利维亚地处南美洲的内陆地区,山高、林密、河流众多。4号公路是玻利维亚的交通大动脉,沿线人口占玻利维亚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玻利维亚的公路运力。我们所承建的该国中部山区的艾尔西亚公路项目既是整个路段降雨量最大、最频繁的地区,也是最艰险、最崎岖、最狭窄的路段。

  科恰班巴附近的两个大型水电站工程,处于玻利维亚的能源轴线中心,总装机超过400兆瓦,超过目前全国水电装机容量,是玻利维亚最重要的能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公司对项目的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当地员工掌握了多门技术,同时向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该项目一级厂房52兆瓦已于2018年1月17日并网发电。

  水电站项目曾3次收到业主表扬信,总统莫拉莱斯5次亲自视察水电站工程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赞赏。

  在西部高原地带的伊比利苏水电站项目,从员工营地到施工现场一段20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要花上3个小时的车程。海拔3700多米带来的高原反应,更使施工人员每吸一口气,都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在边远山区和高原地带,生活配套供应极不完善,有时甚至连衣食等基本生活用品都要到远至200公里外的市区去采购……

  在首都拉巴斯附近承建的供水项目,处于海拔4200米的高原地区,是玻利维亚第一个大型水务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拉巴斯及周边地区将近100万人的饮水问题。该项目于2019年1月23日正式开工。

  亲爱的祖国母亲,我们对您的爱与祝福并不会随着距离的遥远而有所淡化。我们一定会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为“一带一路”建设奉献力量。

  杨 野 

  (作者为中国电建玻利维亚分公司总经理,本报记者张远南整理)

  做好祖国的“名片”

        亲爱的妈妈:

  4个月前,我踏上了赴非洲刚果(金)执行维和医疗任务的征程。走在大街上,当地朴实的小伙见到我们就竖起大拇指用英语大声喊着“中国,中国”。这个时候,我感到很自豪。

  4个月里,我们第二十二批驻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治愈了一批又一批疟疾患者。我们多次去各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巡诊,还到当地女子监狱为重病患者实行人道主义救援。所到之处,感受到的是患者对中国军医的信赖和对中国医疗队技术水平的赞誉。维和医院中医理疗室每天都爆满,理疗师很少能按时下班。

  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我们都会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每当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欣慰。这是对我们冒着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日夜守候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我们远在海外执行维和医疗任务,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张“名片”。我们深知,自己代表着祖国的形象。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爱的妈妈,您此刻是否也在想念着女儿?我来非洲后,您得了脑梗,做了手术。最疼爱的小女儿却没能守护在病床旁,您可曾埋怨过女儿的不孝?妈妈,您一定要等着女儿凯旋,跟您讲述我在非洲的故事。

  朋友问我,你远离祖国,远离亲人,面对战乱疾病和险恶环境,还要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值不值?我总是笑着回道:“值,因为祖国需要我!”

  冯 静 

  (作者为中国第二十二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护理组组长,本报记者万宇整理)

  相信“中国芯”一定能腾飞

        亲爱的妈妈:

  一晃我出国留学4年有余了。

  这么多年,您和爸爸一直支持我要为祖国做点儿事的决心。我留学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接纳了来自全世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我逐渐认识到,我们在半导体微电子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我们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让我很骄傲的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潜力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不少人都说,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不少行业成为引领者。

  在我所研究的芯片领域,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已经可以实现高良率的14纳米FinFET的先进制程;芯片封装企业江阴长电已跻身于世界半导体封测第一阵营。但是中国高端芯片人才仍然缺失严重,我们都在继续努力。

  我身边很多前辈都已经回国,以不同形式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我自己从攻读博士学位之初便下定决心,学成之后一定要报效祖国。我相信,未来,“中国芯”一定能腾飞。

  魏体伟 

  (作者为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本报记者任彦整理)

    

  搭建友谊的桥梁

        亲爱的妈妈:

  您知道我一直在教外国人学习中文,这些年,我又有新故事想讲给您听。

  2011年起,我有了3个新学生,一位是欧盟理事会的经济学家,一位是荷兰弗莱福兰省驻欧盟代表,一位是比利时瓦隆区科技部内阁顾问。她们都有不错的中文基础,但上课进度还是很慢。因为课堂上我们总“分心”说些题外话:中国在欧盟投资进展如何?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怎么用微信钱包支付等等。她们还喜欢吃我做的中国菜,争着要跟我学。

  新来的同胞总会遇到不少工作、就医、留学上的难题,于是我和伙伴们开始撰写介绍比利时和欧洲的文章,帮助华侨华人更好地获得实用信息、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一位在西班牙工作的中国年轻人也是我们的忠实读者,他来信说:“你照亮了别人,太可贵了。”听到这话,妈妈,您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欣慰呢?

  妈妈,我一直没有忘记做外交官的梦想。我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但我也是一名“民间大使”。我想搭建一座桥,一座连接中欧友谊的桥梁。我愿意同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共同努力,让这座交流的桥梁不断延伸,覆盖更广的地方,辐射更多的人群。

  张 蕾 

  (作者为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师,本报记者任彦整理)

    

  书写维和军人的荣耀

        亲爱的爸妈:

  不知不觉中,和你们分别有两年时间了。我时常会怀念一家三口在一起时的温暖、感动和惬意。

  还记得我大学毕业报名入伍时,你们有很多的不解与质疑,年龄这么大了才想起来当兵?但你们也知道,参军入伍是我从小的梦想,所以最终义无反顾地支持了我的选择。

  去年年初,当我向你们报告,我即将远赴马里参加维和任务时,我能感觉到电话里你们语气的急促和担忧。你们表示尊重我的决定,让我不要有负担。挂断电话后,你们就开始抱着电脑、手机搜索有关马里的一切,临走前你们一遍一遍地叮嘱我要保护好、照顾好自己,有些话我听了不知多少遍,但这一次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你们对我的担心和不舍。

  不知从何时起,你们手机通讯录里多了连长、班长的电话;你们的微信关注了许多军事公众号;你们习惯了看军事新闻、关注军事动态……我知道,你们只是期望能从这些军事新闻中捕捉到一丝关于我的信息。

  前段时间,联马团乍得维和部队受袭,出现重大伤亡。你们得知情况后,想第一时间与我取得联系,但由于时差与信号的双重阻隔,电话和视频都没能立即接通。解除警报后,我立即给家里发了视频,才知道妈妈您已经两天没怎么合眼了,爸爸似乎也憔悴了好多,眼泪就在我眼眶里打转。

  入伍两年来,春节、元宵节都没能陪在二老身边,今年就离得更远了。可是爸妈你们知道吗?在这么有意义的时刻,儿子能够代表祖国执行维和任务,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啊!虽说我们不能团圆,但你们一定为儿子感到骄傲吧。

  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儿子保证,一定会平安回到你们的身边,给你们讲我在马里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请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太劳累。

  祝你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期待完成任务跟你们重逢的那一天!

  葛作东 

  (作者为第六批赴马里维和警卫二中队战士,本报记者吕强整理)

  离家千万里 方知国是家

        亲爱的祖国母亲:

  新年了,给您写一封家书,愿它跨越千山万水,送去我的祝福与思念。

  去年5月,我们跨越重洋,在黎以边境执行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部署任务区后,我们第一时间投身工作,8个工作日内就同时通过了联合国扫雷行动协调中心扫雷和排爆两项资质认证考核,受到联合国扫雷行动协调中心的积极评价。

  刚来不久,分队就接到任务要在黎以边境为联黎部队构建一个多功能弹药销毁场。施工点在一座山坳里,距离黎以边境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两侧荆棘丛生,周边部分地表还裸露着地雷、未爆弹……在机械无法展开的地方,整整两个月,我们硬是靠人工锹镐作业,开挖、装运、回填土石2310多立方米,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不少战友手上、肩上磨出了血泡,有的还因水土不服而腹泻不止、浑身瘙痒难耐,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危险重重的排爆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有一次一位战友发现一枚只有一小截尾翼裸露在地面的未爆弹,无法判断具体型号、锈蚀程度以及性能状况。扫雷经验最丰富的作业一组组长刘权只身一人进入排爆现场。当他完成清排走下雷场,脱下防护服,拧出的汗水足足装满了一个纸杯。

  我们走到各处,都能听见当地民众高呼“中国,好样的,中国,和平”。这是对我们长期坚守一线、用生命和鲜血维护和平的钦佩。

  去年初,维和赴任通知与妻子怀孕的消息同时传来,妻子坚定地支持我外出执行任务。几个月后,云南玉溪发生地震,挺着大肚的她一人独自应对,每每想起我都感到后怕,她却只是一再叫我宽心。

  国是最大家。我们所奉献牺牲的爱情和亲情,正是为了更多的爱情和亲情可以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滋养、享受,可以有更多的天伦之乐让人心暖。

  山河万里外,使命肩上担。作为维和军人,我们定会一如既往地守好阵地,当好和平使命的践行者。

  赵明成 

  (作者为中国第十七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战士,本报记者周輖整理)

      

  瓜达尔港并不遥远

        亲爱的妈妈:

  临别前,您问我瓜达尔港有多远,为什么对这次援外医疗这么积极,但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和您长谈。这些天,当我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瓜达尔港曾是巴基斯坦一个落后闭塞的小渔村。经过中巴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如今屹立在这里。能够加入中国首支援非洲以外地区的红十字医疗队,为当地的建设者和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我感到非常光荣。

  作为一名临床外科医生,我也曾担心长时间离开手术台会使我技艺生疏,也曾担心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安全形势会带来一定困难。但是面对困难与危险,我们意志坚定,我和队友们都愿意为中巴传统友谊、为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奉献。

  中国红十字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第一批医疗队曾从上海华山医院带到巴基斯坦一捧土,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瓜达尔港奠基成立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第二批队员带来了取自华山医院花园的花种。这次我们带上了取自医院花园内的清泉水。我们准备用自己的汗水与热血,浇灌那已成长起来的幼苗,让瓜达尔港绽放友爱之花。

  请原谅儿子无法陪您过节。您别担心,瓜达尔港并不遥远。现在这里也有了4G网络,元宵节晚上,我和您视频,陪您吃网上团圆饭。

  胡承恩 

  (作者为中国红十字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第三批医疗队队长,本报记者丁雪真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9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