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怎么改,快给颗“定心丸”

2019-02-20 09:3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66177) 扫描到手机

文/王琦

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情。一方面,对于一些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读音变化,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大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语言魅力。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2月19日,某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这是一条“假新闻”,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还未正式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2月19日中新网)

长期以来,普通话都存在一字多音的情况。为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国家语委于2011年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2016年国家教育部网站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拟对一些读音进行了新的修订。

时至今日,三年时间过去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仍未正式出台。不过,原先征求意见稿中所涉及到拼音改动,已经在坊间广为流传。此次刷屏的公众号文章并非始作俑者,早在前两年就有类似文章在网上流传。这些文章提到的很多改变读音的字,都来源于这份《征求意见稿》。看过之后,许多网友表示有些“发蒙”,不少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竟变成了“错误读音”。

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不过,在社会层面,《征求意见稿》相关拼音修订已随着某些自媒体的传播,而在不少人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就容易造成对于拼音的认知混乱。虽然像《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所说,今后正式发布的《审音表》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必要担心。在先入为主的思维之下,最终定稿中的拼音无论改或不改,都会造成又一次不小的冲击,让人们不得不颠覆以前的认知。

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情。一方面,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一些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读音变化,语言文字也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大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语言魅力。不过,这不应成为普通话审音迟迟悬而未决的理由。这项工作拖得越久,越不利于语言文字规范。

事实上,公众号文章引起的争议,也是一次无形的征求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的态度。比如,比如“粳米”的“粳”本读“jīng”,绝大部分人也是这样读的,但《征求意见稿》中审为“gēng”,网友意见很大。“纪”作姓用时本读“jǐ”,《征求意见稿》把这个姓审为“jì”,一些纪姓的网友就质疑,“改了读音,不是让我们改姓吗?”对此,有关部门不妨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尽快发布新修订的异读词审音表,对于拼音改动与否早下结论,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