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丨谈张玉宁回中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游子归”

2019-02-21 13:49 半岛网阅读 (9428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杜金城

转会到西班牙人队踢球的武磊用很短时间就在西甲联赛踢出了一些名堂,这让不少中国球迷欢呼雀跃。可近期一则张玉宁即将回归中超联赛踢球的消息却再度让国人意识到了中国球员在国外生存的不易。与很多“出口转内销”中国球员不同的是,张玉宁此前留洋的目的就是要在欧洲联赛站稳脚跟,而已经在外踢球接近四年时间的张玉宁在这个节骨眼选择回归,也是迫于某种无奈。毕竟,20出头的年纪,一直踢不上正规比赛,这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绝没有好处。

回国踢球确实迫于无奈

虽然还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公告,但张玉宁加盟北京国安征战新赛季中超应是大概率的事。目前,张玉宁的父亲正在具体负责和国安方面商谈个人待遇等问题,距离中国足协规定的转会截止日2月28日还有一周时间,估计,双方会在最近这两天达成加盟的协议。

张玉宁算得上中国足坛近些年冒出的比较有天赋的球员。这从他此前创造的一系列纪录就可见一斑:2015年7月1日,18岁的张玉宁从绿城转会至荷甲维特斯,成为该队一线队球员,创下中国球员登陆欧洲联赛最小年龄的纪录;2016年3月6日,荷甲第26轮,张玉宁第89分钟替补出场,上场仅1分钟完成绝杀,斩获个人荷甲首球,也是中国球员荷甲首球;2016年6月3日,张玉宁首发登场上演国足首秀,打入2球,成为国足史上最年轻首秀便破门的国脚;2017年7月3日,张玉宁转会至英超西布朗,由于劳工证制度,被租借至德甲不莱梅,成为登陆德甲最年轻的中国球员。

这么多荣耀加身,按说张玉宁理应继续留在欧洲拼搏。但实际情况却是,最近一年时间,他一直在枯坐冷板凳。在去年6月被不莱梅租借到荷甲海牙队后,这个赛季他一直在寻找上场机会,赛季至今他出场只有6次总共获得不到120分钟的出场时间。

在过去两三年中超U23球员身价暴增、收入疯长的时候,不少踢球的年轻人一夜间成了千万富豪。当时也有不少中超球队打过张玉宁的主意。但为了坚持足球梦想的浙江小伙选择了坚持留守;现如今,中超各种限薪令颁布,足球市场已经呈现降温趋势,此时回归的张玉宁确实是迫于在欧洲无球可踢。22岁的年纪如果在这样继续荒废下去,未来很难再有发展。

与普通“出口转内销”不同

与当年杨晨、孙继海那一批球员不同,现在大部分中国男足球员留洋,基本都是靠“赞助商”或者“中国市场”打开留洋的大门,即便是张稀哲、张呈栋这样的国脚,也并不算很成功。更多的球员是通过“出口转内销”的形式为自己镀金,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张玉宁这次如果回归也应该列为“出口转内销”的代表。只是他的情况与那些起初就抱着“镀金”目的的球员不同。

看过张玉宁踢球的球迷都应该能够得出结论:张玉宁是属于比较传统样式的中锋,身体好,头球能力不错,能背身拿球,但速度和灵巧性均有所欠缺。这种类型的中锋,在国内赛场上很吃香,甚至可以说目前是稀缺货,但放在欧洲赛场,跟他同类型,身体比他强壮、各方面技术又比他好的前锋非常多。张玉宁与他们相比没有任何优势,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是合情合理的。对于22岁的张玉宁来说,起初留洋踢球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球技,未来能够成为国家队最为倚重的前锋,如今这总在冷板凳上煎熬的处境并不是他追求的。

目前国内有过留洋经历的年轻球员数量不少,甚至远超还漂在海外的球员人数,几乎每一位在中超踢出名堂的年轻球员都有过留学背景。如今留洋葡萄牙球员的规模更是翻了几番,踢的比赛质量及由此产生的锻炼价值却有限。

究其原因,是因为背后各方能够从中获利。对年轻球员来说,留洋能让他们获得比赛机会,前往海外体验不同的足球文化和训练模式,如果真能踢出名堂,也不愁在国内找不到一个称心的下家。对于经纪公司来说,只要运作一名年轻球员“出口转内销”就能赚钱。近年来葡萄牙的经济形势不振,部分经纪人干脆以入股、甚至收购当地俱乐部的方式,让自己从中间人成为俱乐部投资人,美其名曰为球员打比赛扫清障碍、创造便利条件,实际上是为了在球员转会交易中不仅赚佣金,更可以直接赚转会费,成为获利最为丰厚的一方。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武磊”

“现在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球员,被中介介绍给随便一个国外的小俱乐部镀层金。回国就有留洋球员的金字招牌,去哪都是铁打的主力,可是实力却真的不敢恭维。再也没有像以前郑智,蒿俊闵,孙继海,杨晨,邵佳一,孙祥,李铁那些靠实力踢出去的球员了……”

这是球迷在网络贴吧中的一段留言,时至今日,杨晨、邵佳一这些名字还会被球迷们记起,只因为,这些球员的确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在欧洲联赛踢出了名堂。他们代表着中国足球阶段性的成功,也是中国球迷的骄傲。就如同目前正在西班牙人队踢球的武磊,尽管他到西甲踢球有中国市场影响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他自身实力的体现。中国足球未来想要发展,需要更多武磊式的球员。

而说起中国球员的“出口转内销”就不能不提到目前效力于山东鲁能的后卫戴琳。2009年初,当时还在辽宁队踢球的戴琳“不辞而别”,通过经纪公司运作加盟了波黑球队萨拉热窝斯拉维亚,并和该队签订了3个月的短合同。合同期内,戴琳未代表该队打1分钟比赛。同年夏天,合同到期的戴琳转会加盟了上海申花。显而易见,戴琳到国外转一圈只为了加盟申花,“出口转内销”是当时躲避转会限制的漏洞。后来,中国足协为了堵住这一漏洞出台了不少规定,但政策与对策之间往往都是相应而生的,去海外镀金即所谓“留洋”,就好比去阳澄湖“泡澡”回来的外地大闸蟹,身价能涨,却提高不了核心竞争力。这么多年算下来,曾经真正登陆欧洲主流联赛的还是只有孙继海、范志毅、李铁、杨晨、谢晖、郑智、邵佳一等寥寥数人称得上“成功”。如今这样的“出口转内销”操作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小聪明,对中国足球的人材培养却没有太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