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信用+政务服务"项目启动 支撑"一网通办"

2019-02-23 08:39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707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娄花 报道

本报2月22日讯 2月22日,青岛“信用+政务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将着力打破公共信用信息存在的“信息孤岛”,推动信息共享,实现联合奖惩将自动触发和实时反馈,支撑“一网通办”,助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据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信用+政务服务”项目是青岛运用信用手段助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是在改造提升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青岛”网站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信用”在行政管理环节的实际应用,通过深化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深度加工,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并实现联合奖惩的自动触发和实时反馈。同时,以信用查询结果为参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营造更加积极宽松的营商环境。

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联通60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以及12个区市、功能区,并延伸到部分乡镇(街道),向上与国家、省实现了信用信息共享,全量上报青岛归集的信用信息,并从上级平台获取信息1000余万条,归集的信息总量超过4亿条,建立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归集机制,企业和市民都具备了“信用身份证”。

解读

50多个市级部门 已使用信用信息

平台建设情况如何?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具备向接入金宏网的所有部门、单位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能力,可以提供查询、系统对接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平台中开发了联合奖惩模块,帮助各级业务部门快速识别奖惩对象、实时开展联合奖惩并自动反馈奖惩结果。发布联合奖惩备忘录50余个,奖惩措施1200余项。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产生的部分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山东青岛)”网站向社会公开,累计公示信息超过500万条。通过联合奖惩和信息公示,提高了社会主体守法诚信意识,目前已有100多家存在失信纪录的企业主动开展信用修复。

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情况如何?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已有50多个市级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其中通过人工查询使用的部门有35个,通过接口调用进行核查的有49个。信用信息已广泛应用到承诺代审批、容缺受理、投资项目核准等多个领域。

对严重失信主体 实行“一票否决

部分政务服务领域建立“逢办必查”机制,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市发展改革委的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事项和中央投资项目申请事项、市财政局的政府采购事项、市行政审批局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审批事项、市教育局的优秀教师评定事项、市农业农林局的农业合作社补贴事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事项、市公务员局的公务员调任、录用、考核事项、市文明办的文明单位评选事项等,已实现“逢办必查”,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一票否决”。

利用信用信息进行惠民便企,比如在保障房资格审查时,在同等条件下对“红名单”主体予以优先考虑。市体育局在为市民办理全民健身中心会员卡时,对“红名单”主体实施9-9.5折优惠。青岛海关对信用良好企业进口低风险货物实行快速放行,放行周期缩短三分之二,每年为企业结省资金400万元,增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支撑联合奖惩应用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推进有关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归集,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服务。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协同监管,推动各部门将监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不同部门间共享共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支撑联合奖惩应用,协助各部门将联合奖惩嵌入业务流程,实现联合奖惩“发起-响应-反馈”全流程在线运行。支撑各级各部门要扩围联合奖惩领域,升级奖惩措施,实现“应奖必奖,应惩必惩”。全面推广信用承诺信息利用,实现市场主体的信用承诺在政务部门之间共享,并向社会公示。将信用承诺作为重要的信用信息,纳入市场主体信用纪录。引导市场主体在各活动领域做出信用承诺,支撑各部门全面推进信用承诺制。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