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澎湃,山东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02-26 06:46 大众日报阅读 (79284) 扫描到手机

动能澎湃,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43.9%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山东等三个东部大省,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作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发展始终记挂在心。从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从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到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总书记殷殷嘱托、谆谆教导。

牢记嘱托,强化担当,山东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过发展方式关,过经济结构关,过增长动力关,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山东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澎湃新动能 潮涌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面临新的重大挑战,亟须破解大而不强难题,解决环境、资源等诸多制约。对山东来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方法论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过去一年,山东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各项工作同步启动、压茬推进,在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一个月后,就出台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完善了“牛鼻子”工程的顶层设计。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相继出台了11个专项发展规划,构建了“10+3”、“6个1”的协调推进体系,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充分彰显了齐鲁儿女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愿望和决心信心。

腾笼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发展空间。在济南市历城区,需要搬迁的传统工业企业中既有大型国企,也有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同时涉及大量中小企业,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一企一策”,该区制定了精准搬迁措施。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结合新东站片区开发、济青高铁等重点工程拆迁,以片区开发补偿企业加速搬迁,万瑞制衣等一批企业由此顺利实施搬迁。

截至去年底,全省关闭转产化工企业2635家,停产整顿1472家;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化解产能49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生铁60万吨、粗钢355万吨。化工企业进园区、济钢搬迁、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全线投产……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制度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正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流。

腾出了发展空间,“新鸟”进笼,“老鸟”去哪?唯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凤凰涅槃”。

“想让产品站住脚,就要跳出同质化圈子,依靠创新,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青岛汉河集团董事长张大伟说,只有调整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不断占领技术制高点,才能形成“产品的差异化”。随着国内第一根单根最大长度且最高电压等级海缆的成功投运、成功“走出去”中标美国加州直流海缆项目,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汉河集团不断赢得“行业第一”。

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汉河集团等企业为缩影,山东正以创新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山东产品向山东品牌的升级。去年3月出台的《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由我省企业和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年达到100项以上,其中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省财政科技资金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

先行先试,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过去一年,山东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敢蹚”“快蹚”“蹚开”,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月19日一大早,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通讯院士斯马金·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一下飞机,就赶到青岛国际院士港,与中国合作伙伴洽谈他认为“值得冒险的事”——在中国完成深远海智能航行、作业装备及海底模拟环境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是什么让这位俄罗斯院士甘愿“冒险”?是因为青岛国际院士港工作人员了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帮助他找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团队以及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领衔的技术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找到高水平的合作团队,我非常满意。”斯马金说。

“我们‘无中生有’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就是要栽下招才引智的‘梧桐树’,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来青岛创新创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成为引领新时代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金凤凰’。”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截至目前,院士港已有32个项目投入运营,13个项目产出38种产品。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综合税收10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6.7:45.3:48.0调整为6.5:44.0:49.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43.9%。过去一年,山东延续GDP过7万亿的进取之势,新动能在齐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已成“燎原之势”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将引领山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十强”产业撑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在济南、聊城、潍坊的街头上,就将有100台“氢”装上阵的公交车与市民见面。以氢为燃料的公交车绿色环保优势突出,对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我省能源结构意义重大。据了解,氢燃料电池及汽车所属的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项目是我省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继去年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编制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初我省又率先成立产业联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新能源是山东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对于山东来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中之重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我省加快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

蓝图已经绘就。年后上班头一天,继去年对标先进、直面问题点响新春“开门炮”,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又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全省吹响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的冲锋号。省工信厅承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四个产业的规划制订,厅长汲斌昌介绍,实施方案将尤其注重发挥好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为规划精准落地见效再上一道保险。

项目扎实推进。来看一月末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给出的数据:2018年,全省重大项目库首批450个优选项目已开工360个,全年完成投资1670亿元,“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3.9%。1名省级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联盟(协会)助力,1只(或以上)基金保障,“6个1”“十强”产业推进体系打造整合各类资源的平台,协调市县、智库、联盟(协会)及相关企业;视频会、观摩会等方式传导压力、激发动力,让齐鲁大地处处上演“速度与激情”。2018年12月香港山东周期间,青岛市金融办、崂山区政府与香港鼎成金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落户协议》,不足一个月后的2019年1月1日,作为实际落地成果的青岛国投鼎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在崂山拿到营业执照,助力更多青岛企业走向海外资本市场。

好风凭借力。过去的一年,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儒商大会2018、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欧洲商务周、香港山东周等重大招商活动轮番上演,聚焦“十强”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强链式招商,明确专人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批创新型、引领型、突破型项目相继落地,为产业铆足发展后劲。中能医用加速器、中国科学院专用汽车无人驾驶等项目填补我省空白。仅济南一地,去年与世界500强签约外资项目就达23个,富士康8+6晶圆项目、正威国际光电集成电路等项目弥补了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缺芯少屏”短板。

“2019年与‘十强’产业直接相关的106个项目已确定,总投资2540亿元。”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9月我省已启动新一年的重点项目优选,提前2个月下达了重点项目,为完成全年任务赢得主动。今年我省还建立起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对因投资主体、市场需求、建设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不能落地开工、形不成有效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年中予以调整退出,并补充一批符合要求的新项目。

回首来路花似锦。一年来,山东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加快成长,增加值分别增长5.5%、6.7%和6.0%,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3、1.5和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钢铁、石化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第一步建设的现代化钢铁生产线全线投产,3个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远眺前程更辉煌。2月末,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远眺过“蓝鲸1号”的芝罘湾,大型深海养殖网箱“长鲸1号”正进入最后装修和设备调试阶段。以油气钻探平台为主导产品的中集来福士积极实施“油转渔”战略,推出首座网箱产品,打造深海智能渔业养殖和海上休闲旅游的新“地标”。新一年,“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山东将扭得更紧、抓得更实。

强化环境支撑完善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山东清醒地认识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在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的背后,是山东不断夯实打牢的基础设施、制度创新、人才保障等强力支撑。

2018年12月26日,随着G9217次复兴号列车从济南东站驶出,济青高铁、青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山东铁路史上第一次一年内同时开通两条铁路,而这两条铁路均提前一年建成,新速度的背后是山东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坚定决心与精心谋划。

我省清晰地认识到,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崛起壮大,离不开基础设施等要素条件的支撑保障。在我省今年的规划里,郑济高铁、雄商高铁、潍烟高铁、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黄台联络线5个高铁项目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济南至滨州、莱西至荣成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将进一步加快。2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中,9个项目确保今年建成通车。同时,还将抓好4个在建机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菏泽机场、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确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推进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和枣庄、聊城机场前期工作。

重大基础设施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三大支撑之一,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总体规划和不折不扣的扎实推进,而能够为新动能提供强力保障的制度创新,更多则是需要敢为人先的思想解放和勇于破除传统束缚的观念变革。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各级各部门有刀刃向内的自我加压,有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的推陈出新,有量体裁衣式的考核体系调整,这一切都是为新旧动能转换解缚释能,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难题报送市政府办公室,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下的企业难题报送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东营市从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政府部门对企业反映的难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并向企业回复办理结果,直至问题销号。“通过邮寄的,我们提供贴好邮票的直通车专用信封,就是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东营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就是软实力,就是生产力。随着“一次办好”改革的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步入深水区,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据国务院大督查营商环境调查反馈,7项指标中,我省有5项排名全国前列。由此,才有了山东康平纳集团在新泰新建年产20万吨筒子纱智能染色工厂一期工程,从签订用地协议到取得施工许可,仅仅用了19天;才有了杰华生物“乐复能”生产基地建设历时仅10个月,创造了我国GMP标准药厂建设最快纪录。

去年5月,济宁在全省首创开发的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上线,这是为了适应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在宏观管理上对思维方式、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今年1月,日照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保留15项原体系指标,新增26项更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人均GDP、营商环境指数等指标,融合了综合质量效益、新发展理念、群众主观感受三大指标体系。

不断加压奋进,思想再解放,体制机制再创新,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和不竭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省不仅审视自我,还对标先进,善用他山之石。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便是我省党政代表团南方学习考察后的重要成果,是我省制度创新第一批15个重点项目之一。这个“四不像”的机构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将形成科研机构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为全省推动制度创新提供样板。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项突破力度大、竞争力强、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希望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牵引,强化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日前,省科协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首次绘制了我省重点产业人才图谱。近日,青岛市印发了《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实施细则(试行)》,确定将从国内“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国外大学遴选一批优秀在校学生,与青岛市辖区内企业建立人才信用合同,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来青就业,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学费、生活及实习补助,以人才储备方式集聚一批助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素质人才。据悉,这一举措属全国首创。

新一轮发展风鹏正举,新一年工作重任在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山东有信心、决心和能力,奋力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