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铁路工作30年,春运他一次没落下

2019-03-03 05:31 半岛网阅读 (127596)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付增杰

一年一度的春运于3月1日正式落下帷幕。这40天可以说是铁路最紧张最繁忙的40天。为了让众多旅客顺利出行,青岛客运段的广大职工坚守岗位,奔波在青岛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上,以此来庆祝青岛客运段成立七十周年。从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青岛客运段西安车队党总支书记付增杰,整整经历了30个春运,从货运列车转入客运列车,先后在南昌、福州、上海、扬州、广州、西安等车队担任车队书记或车队长,从一名刚毕业的青葱少年,成长为铁路系统的一名老兵,见证了我国铁路30年来的飞速发展,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遵从父亲意愿进了铁路

1994年,付增杰(左一)在青京列车上工作。

说起自己进铁路工作的初衷,付增杰称“只能说是缘分”。

1989年高中毕业后,付增杰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参加青岛市的集体招工,自作主张选择了青岛粮油食品厂。晚上回家和父亲说起来,当场就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我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他批评我擅作主张,坚决不同意我到集体企业工作。”付增杰回忆。

碰巧当年原青岛列车段公开招收运转车长,付增杰只能遵从父亲的意见,进了铁路系统。

那时他对铁路的认识,也不过是家住在铁路旁,经常能听到机车的鸣笛声,看到蒸汽机车冒出的浓浓黑烟。至于运转车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之前他根本不了解。

在守车岗位接受锻炼

1998年,原青岛列车段举办职工运动会。

直到进入实习阶段,付增杰对这个岗位才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货运列车还是原始的车型,采用的是传统的空气制动方式。在尾部都挂有一节守车,被俗称为“铁盒子”,作为货车运转车长的“办公室”。运转车长的主要职责就是随时观察列车管的空气压力是否正常。

冬天待在守车里面,人被冻得浑身发抖,即使炉子烧得外皮通红,也抵不住四处灌进来的冷风。夏天守车几乎能被太阳晒透, 即使开窗开门,也难捱里面的闷热。

从青岛到烟台200多公里的铁路里程,常常因中途站甩挂作业,或单线区间会让客车,在一些偏远小站,货车往往一停就是几个小时。

那时候,运转车长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守车上解决。冬天还在取暖炉上热一热,其他季节,吃的基本上都是冷菜冷饭。 至今,付增杰还有胃病,“就是在那几年落下的”。

工作之余坚持学习

2000年5月,铁路青年职工学习新型列车的相关知识。

正是在运转车间工作期间,付增杰遇到了事业上的第一位老师----谢欣。

在老师的指导下,付增杰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激励他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坚持学习。

“谢老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爱学习,爱写作。”付增杰说,受谢老师的熏陶,他也尝试着学习诗歌、小说、散文的写作,并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电视大学继续学习。

此外,谢欣还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付增杰在业余时间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运转车间举办的长跑比赛,多次参加原青岛列车段(青岛客运段的前身)运动会,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

广泛的兴趣爱好,也让付增杰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运转车长这两年,是我工作的起点,也是我收益颇多的一段宝贵经历。”付增杰回忆。

从列车员到列车长

1999年,青岛客运段公开选拔预备列车长。

随着铁路科技的进步,守车数量不断减少。1992年12月,部分运转车长改职列车员,付增杰成为了青京240/239次列车的一名列车员。

据介绍,青京240/239次列车,是闻名全国的红旗列车。青京车队,被誉为“干部的摇篮”。开往北京的列车乘务标准高,要求严。在这个大熔炉里,付增杰得到了更大的锻炼,也快速成长。

付增杰回忆,那时的他不善言辞,人多的时候就会怯场。第一次在100多名旅客面前进行五分钟宣传,原本背得流利的宣传用语,他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有时候旅客询问列车时刻,他甚至都回答不出来。

不过,这些尴尬的场景,都在激励着他不断学习。尤其是北京车队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激励着付增杰不断努力。这片沃土不仅锻炼了他,也培养了他。

在此期间,付增杰先后荣获段先进工作者、安全标兵、全路优秀共青团员等光荣称号,并走上列车长岗位。

在列车上推出便民服务

2004年,付增杰(左二)与列车工作人员交流工作。

1997年,付增杰被调到段团委任职团委书记。如何把年轻人的心凝聚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付增杰首先考虑的问题。

针对正式青年职工较少、劳务派遣制青年职工较多的现状,付增杰发起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大学生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职工,为段推荐培养青年人才。同时,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调动团员青年工作积极性,为青京列车贡献力量。

1999年,240/239次列车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0年,团中央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交流学习活动,青岛列车段借鉴广铁集团公司团组织青年突击队的做法,在列车上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为旅客提供针线、药品、图书等,并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进站上车、途中重点服务等全过程

优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共青团工作又迈上的一个新台阶。

付增杰介绍,在团委书记岗位上的四年,他收获颇多,不但结交了一大批青年朋友,更是学会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四年,成为他30年工作历程中最美好的回忆。

收获爱情,妻子也是铁路人

付增杰和妻子都是铁路职工。

就是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付增杰意外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付增杰的妻子是青岛站客运车间一名普通职工。在青岛铁路分局团代会上,多才多艺的妻子吸引了付增杰的注意。此后的多次联谊活动,也让两个年轻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越来越深。1999年4月,女孩终于成了付增杰的新娘。

2001年3月,在儿子刚刚三个月大的时候,付增杰又开始就任南昌车队的党总支书记。那一年,他刚满30岁。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了生活上的快乐,也促使他肩负更大的责任去努力工作。

从2001年至今,付增杰在车队书记或车队长的岗位上,先后经历了南昌车队、福州车队、上海车队、扬州车队、广州车队、西安车队,前后共计19年。 从进入铁路开始算起,他已经经历了30个春运。

见证铁路发展,收获不少感动

付增杰说,在青岛客运段工作的30年来,他亲眼目睹了30年间我国铁路巨大的发展变化,从蒸汽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烧煤取暖的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现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他最初工作过的守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30年来,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磨炼,更多的收获是身边平凡人给我的感动。”付增杰说,比如青岛客运段原扬州车队的业务员李建国,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30个春节都是在列车上度过。

像李建国这样忠于职守的职工还有很多。

青岛客运段西安车队二组56岁的职工李思平,家住蓝村附近的一个村庄,每趟出乘,他都要骑自行车3个半小时到蓝村,再乘火车到青岛。退乘回家,他还要再骑自行车50公里。一年下来,45个来回,李思平需要累计骑行4500多公里。

长时间在列车上工作,一些旅客也给付增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据他回忆,2016年6月的一天,他随车参加乘务工作,从广州东回青岛的途中,在咸宁站开车后不久,一名59岁的女旅客突发疾病,呼吸衰竭。这时,武昌医学院的一名男大学生,坚持为发病旅客人工呼吸20多分钟,随时清理病人口中吐出的污物,又不时地进行口对口呼吸。那种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铭记在了付增杰的脑海里。

“30年来,不断变化的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变的是我对铁路一如既往的深情。”付增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