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戒毒人员得知父亲病危欲轻生!工作人员温暖感化

2019-03-04 19:05 生活日报·海报新闻阅读 (50785) 扫描到手机


  王英姿陪伴戒毒人员打亲情电话。

  她如冬日暖阳,如夏日微风,立足平凡的岗位,无私而坚毅,她就是王英姿。从事戒毒管理教育工作19年来,王英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综合矫治”的方针,挽救了众多女性违法者,也让戒毒警察的形象更加高大。

  跟艾滋病戒毒人员谈心

  1992年王英姿踏上了戒毒管理教育工作的旅程,直到现在,她仍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艾滋病人员心理相对敏感,消除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歧视和敌对情绪,确保每位艾滋病戒毒人员都能安心戒治,是王英姿的任务。为了与他们打成一片,王英姿不担心自己职业暴露,更不戴着有色眼镜,经常与艾滋病感染者戒毒人员促膝长谈。

  王英姿的生活基本就是三点,学习、劳动、生活三大现场。在当前戒毒人员整体素质差、思维过于活跃、管理教育难度大的情况下,王英姿尤其注重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对戒毒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并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有效地消除了戒毒人员中存在的思想隐患。

  得知父亲病危轻生想回家

  2012年王英姿调到新收大队,在工作中更注重分析人员结构,掌握吸毒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性格特点,多措并举,因人施教。

  曾有一名她分管的戒毒人员通过亲情电话得知父亲病危后情绪失控,下跪请求放她回家,并产生了轻生念头。由于该戒毒人员家住东北,家庭条件差,无力担保。王英姿充分运用动机访谈原理,天天与其谈话,讲政策,讲责任,经过不懈努力,使该名戒毒人员慢慢接受现实,冷静面对家庭的变故,为早日回归家庭,积极地配合戒治,并对王英姿的开导与关心表示感谢。

  调动戒毒人员积极性

  戒毒人员的回归适应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对戒毒人员戒治成效的检验期,由于王英姿的规划,这一时期的戒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戒毒效果。

  她秉承“以德启智、修身明理、慎思笃行、知行合一”的戒治理念,拓思路,创方法,加强“扬智”教育的集中渗透,开启教育戒毒人员以智立身、以智处事的戒毒工作模式。

  以班组为单位,成立了“三互”小组,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学习,分享心得,提高戒毒人员思想认识,更好的巩固学习成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心疗、体疗、工疗、食疗”四大抓手助力,实现四疗的完美结合,对智文化的入脑入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实“晨读暮诵、经典引路、情景模拟、品性修为、感悟自省”五大举措,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开蒙心智、浸润心灵的作用,使戒毒人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针对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除进行心理咨询外,她还带领戒毒人员开启了“每月读一本好书,做一份读书笔记”的“共读时光”,让戒毒人员将思绪和感情完全的投入到书中,消除焦虑与不安的情绪,从书中体验感动,汲取智慧的力量,端正人生航向,真正教会了戒毒人员“何为读书”,为回归社会保持操守,为开启新的人生奠定思想基础。

  一点一滴无私付出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是王英姿的工作信条。她所在的大队承管着全所戒毒人员的伙房和大队习艺车间,人员多、任务重、戒治压力大,但她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了做好学员的思想矫治工作,连续加班加点;为了理清每月学员进出账目,仔细核查、准确入账,做到“账目清、学员明、零失误”。

  在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创精神文明单位时,王英姿被选入警体示范队。为规范训练中的动作要求,她克服家庭、身体等各种因素,发扬吃苦精神,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即使因长期失眠造成神经衰弱,仍坚持带病上阵,按时值班,不耽误工作。

  用弱柳扶风的身躯扛起了人生戒毒事业的大旗,用炽热的大爱情怀奉献在戒毒岗位上,用刻画入微的责任感为失足的女同胞重新铺就一条希望之路,作为一名戒毒警察,王英姿的奉献不在于激昂的口号里,也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事中,而在于一分一秒的执着坚守,一点一滴的无私付出。

  (生活日报记者 李培乐 实习生 骆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