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就业优先: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2019-03-06 06:55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24254) 扫描到手机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5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报告提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民生的基础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表示,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需要用新的产业空间支撑广泛的就业机会,以实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利认为,稳就业首先要稳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就是稳就业的具体举措,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只要搞活企业,就业就稳住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

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人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

报告提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需要中国技工。”来自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寅介绍,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公司将新招聘大批职业技术工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有力保障。”

据统计,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

GDP预期,为何设在6%~6.5%

增加弹性、留有余地,满足新增就业需要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至6.5%。

报告说,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是积极稳妥的。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6%,总量站上90万亿元新台阶,交出稳中有进成绩单。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专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区间设置,体现了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科学研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设置区间目标可以增加弹性、留有余地。”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分析,经济增速保持在6%至6.5%区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关键是要稳就业,从经济增长潜力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区间设置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当天提请会议审查的发展计划报告也指出,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目的是满足新增就业的需要,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必要的宏观环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6%至6.5%的增速和国内外预期比较吻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高的。

报告金句

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中国创新一定能更好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