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生改善续写“幸福故事”

2019-03-11 14:36 舜网-济南日报阅读 (101132) 扫描到手机


  “口袋公园”助力老旧小区颜值攀升。(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总书记嘱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民”字饱含深意、重于泰山。

  从便民生活改善,到宜居环境打造,再到不让民生“掉空里”,身在泉城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惠民工程带来的获得感。仔细考量一年来济南市进步的重要刻度会发现,每个具体民生期许的实现都源自“以民为本”的执政思考,得益于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入贯彻。

  一年来,济南民生改善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这或许是一个无法定量分析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口中找到答案。让我们走近3位普通人,聆听济南民生持续改善的铿锵足音。

  “拆”字背后的民心所向

  3月6日中午,市中区二七农产品市场内,樊祥生的猪肉摊位又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老板,给我来二斤五花肉。”

  “好嘞,我给您多切点,肥瘦相间的炖着香……”樊祥生立马招呼着忙碌起来。

  就在2年前,樊祥生的身份还是六里山路一处马路市场的违建商户。随着全市拆违拆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马路市场、传统大集退出历史舞台。跟无数违建户一样,樊祥生也曾一度低落,“一家人突然要断了生活后路,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没多久,二七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消息,让樊祥生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8年8月8日,这处由国营二七煤店改建而成的便民市场正式开业。1600平方米经营面积内,新鲜蔬菜、生肉、水产、粮油、干货等150余个柜台的农副产品一应俱全,地上无水渍、污渍,干爽的购物环境与商场超市无异。“搬到这里经营后,不仅经营面积扩大了,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一些老顾客还会过来买肉。”说话间,樊祥生手机里交易到账的声音响个不停。

  与樊祥生一样,二七农产品市场内大部分业户系违建被拆业户。“目前入驻商户将近50户,一半以上来自附近被取缔的梁庄市场、七西市场等。”市场负责人耿赫祺说,为解决商户后顾之忧和满足市民购物需求,二七新村街道以老厂房改造提升为契机,将国营二七煤店改建为便民菜市场,直接服务于周边陈庄、梁庄、铁一、铁二等社区居民,同时辐射英雄山路沿线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一拆一建,拆了违建,建起民心。

  轰轰烈烈的“破”“立”之间,是一个个发生在樊祥生等普通人身上的故事,对他们来讲,为了济南变得更好,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另一方面,先公后私、帮扶跟进、民生托底等一系列政策和做法,都让这场民生行动在靠民、惠民、不扰民中诠释出依靠谁、为了谁、谁受益的城市问卷。

  “老”小区上演变形记

  3月7日上午,阳光洒在乐山小区南区小广场上,50岁的岳秀华和63岁的张艳秋如往常一样,悠闲地坐在仿古亭旁的石凳上聊天、喝茶。类似的场景,从小区去年完成整治开始,已成为辖区居民休闲生活的缩影。

  这处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开放式小区,曾经顶着济南第一个旧城改造小区的“光环”,用张艳秋的话来说,就是“能住进来,人人都羡慕”。“除了单位宿舍的职工,还有回迁居民,彼此之间都认识,住在一起气氛很融洽。”回忆起早先的生活场景,张艳秋至今历历在目。然而,这种融洽的氛围没能保持多久。随着经济生活需求的提高及受利益的驱使,不少住在一楼的居民开始往外扩建,经营饭店、商铺、超市,旧、堵、乱、挤成为常态。“有的店开到很晚,噪音吵得人睡不着觉,还有不少饭店弄得到处是油烟、污水,把小区的环境给污染了,很多老邻居受不了搬走了。”

  老百姓怨声载道,管理者苦不堪言,改造势在必行。作为市中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开工后,杆石桥街道大力投入,社区人员扎根一线,影响小区环境面貌多年的“老大难”“硬骨头”被逐个击破。

  小区整治涉及拆违拆临,岳秀华和张艳秋深知要发动居民的力量,便主动请缨成为“百姓城管”一员。“我们每天早晨9点开始在社区巡查问题、入户劝阻,面对的大多是认识十几年的老邻居,起初他们态度还好,最起码还能开门见我,后来拆除的越来越多,他们才觉得这次活动并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态度也有了转变。”

  “关着门不见你,打电话也不接,这些都是比较缓和的,”张艳秋说,更有甚者指着鼻子喊“谁让你来管这闲事!”每当面对违建业户的激烈言辞时,张艳秋与其他几名“百姓城管”成员一样,只能无奈地选择忍让,“不少都是老邻居,说实话当时很委屈,但千万不能跟他们吵,只能等他们气头过了,再过去劝。”

  正是因为张艳秋们的“不留情面”,如今的乐山小区已经“改头换面”:违建及违法广告牌拆除后,不少空地栽种上绿植,小区消防通道得以疏通,院里凉亭经过整治后,周围安上健身器材,成为居民活动的“乐园”。“拆的时候可能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他们肯定都会理解的,最终受益的还是业主自己。”说到这,张艳秋下意识地捋了捋胳膊上的红袖章,上面“文明引导志愿者”几个字格外亮眼。

  “通”达民心的“济南速度”

  从济南城的西头到东头,以前至少要一个小时,而现在走二环南路高架路,只用30多分钟就能实现东西穿行;从济南城的西南端到东北端,以前开车弯弯绕绕,现在通过隧道连通高架路,只用40分钟就能穿越市区。这种痛快淋漓的畅行体验,曾让银丰花园的居民郭燕期盼多年,而如今早已成生活日常。

  “我是2010年搬过来的,当时小区附近的舜德路、舜世路还是‘断头路’,附近小区不少没有购买车位的居民都把车停在舜德路两侧,还有很多外来车辆在舜德路走不通,就从我们小区东南门进来,穿过北门绕到舜耕路上,容易给小区的安全带来隐患。”郭燕深有感触。彼时的舜德路如同一道“肠梗阻”,不仅带来出行上的不便,也成为市中区甚至全市日新月异发展中一道遮不掉的“疤”。

  面对城市“堵点”、民生“痛点”,济南市委、市政府认真做好“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通”字文章,把打通瓶颈路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成就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济南速度”:2018年6月28日,舜德路北延工程最后2户房屋拆除完毕,提前3天释放施工作业面;两个月后,长约483米的快车道首层沥青完成铺设,实现通车;同年10月10日,舜德路、舜世路全线贯通,双双结束“断头路”历史。

  “开车去旅游路上班,再也不用多跑4公里从舜耕路绕行,再加上之前打通的旅游路西段‘断头路’,把整个片区带活,释放出更多发展空间。”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脉络通,百业兴。正如郭燕所言,打通“断头路”后,自此向南与二环南高架路“牵手”,沿全市闭环成网的高架快速路,连接了东西、“拉近”了南北,不仅对全市治堵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周边地域带来经济、民生等巨大利好,让南部片区发展借力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