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评论@各级领导干部:“施工队长”怎么当、怎么干

2019-03-18 07:01 新锐大众阅读 (110936) 扫描到手机

这里的“施工队长”,就是领导干部。

有省领导讲,这个“施工队长”,不同于一般的“泥水匠”施工队长,而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师级别的施工队长。

“队长”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有激情、有干劲、一级带一级,整个队伍就会精神振奋、士气高昂,抓落实就能有声有色;相反,“队长”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各项工作必然大打折扣。

大概三十多年前,寿光有个“队长”,叫王伯祥,正是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在盐碱地里拔穷根,县委会开到窝棚里,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搞蔬菜大棚,探索农业产业化,最终成就了“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模式”叫响全国。

可见,领导干部带队施工、冲锋陷阵,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永远传承的好传统。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促落实上没有带好头,没有真正起到统筹调度、带队攻坚的作用,这虽非普遍现象,却足以引起我们警惕。

“队长”这样当,不合格

大众日报刊发“新春话落实系列评论”第二篇指出,现实中,一些地方定下的事情迟迟不能落实到位,表现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

比如:

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仅仅停留在“知道了”“安排了”,对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既不深入研究,也不拿意见,简单画个圈,看似“遵规守矩”,其实是缺乏担当。

有的办起事来喜欢打官腔、耍派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双招双引”不积极不主动,对上门客商见见面、客套客套再没了下文。

有的以集体决策逃避个人责任,遇到难题往上交、往下压、往外推、往后拖,出了问题捂着藏着,甚至弄虚作假……

这正是一些地方工作落实不力、发展不见起色的根源所在;“领头雁”一旦成了“混日子”“耍威风”的“官老爷”,上行下效起来,再好的规划蓝图也难以落地。

“队长”的“辛苦指数”,落实的“成功指数”

八大战略布局加快落实落地,诸多工作都处在全面起势、纵深推进的紧要处,尤其需要各级“施工队长”追求卓越、迎难而上,敢拍板敢担当,聚合力鼓干劲。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涉及一些重大产业布局调整,需要领导干部当好“资源整合者”“利益协调者”,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协商沟通,聚集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变革;

一些基层干部干劲不足,需要领导干部担当起“规则制定者”“团队凝聚者”的角色,用各种手段激昂干劲、激活动力。

当好“施工队长”,要求领导干部不仅是排兵布阵的指挥员,还应是监理实施的工程师、带头冲锋的爆破手,什么事情最需要办,就亲自去抓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最难办,就带头去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兑现。

“队长”豁出去,争第一、当最强、做最好

“队长”和一般人比,至少视野要宽,格局要大,标准要高。

拉高标杆、勇争第一,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才能赛出状态、激发动能。

开年以来,我们省多个地方主要负责同志已经行动起来,把“比学赶超”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抓手。

有的提出要实施寻标对标争先进位行动,放眼全国、全省确定对标单位,建立对标清单、拿出具体方案;

有的主动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提出要确保经济指标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有的自我加压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把“3545”目标提升为“3124”……

因此说,领导干部勇于担当,首先就体现在这种敢于争第一、当最强、做最好的心气和胆识上,胸怀力争上游、敢于超越的决心和斗志,拿出“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那股子劲,才能进位争先、走在前列,展现新作为,打开新局面。

“队长”,抓工作的行家,带队伍、造氛围的好手

真抓实干的好风气,既靠内生动力,也靠环境塑造。

善抓落实的领导干部,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人人尽心竭力、争相拼搏奉献的良好政治生态。置身其中,干部如同进入一个“强磁场”,能够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把“催着干”“推着干”变为“争着干”“比着干”。

省委在部署今年的落实工作时,对领导干部如何激发干部队伍的良好状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方法举措。

比如,

在用人上,要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让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好干部脱颖而出;

在激励上,要奖惩分明,有功论功、有过追过;

在严管厚爱上,要容错纠错、关爱基层,防止“洗碗效应”,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壮胆。

用好的状态带动人,用好的方法激励人,用好的环境锻造人,将上上下下的斗志鼓舞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就一定能形成头雁先飞领飞、群雁跟飞齐飞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