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并不神秘 健康产业未来可期——一个运动处方培训班传递的行业信心

2019-03-18 18:24 新华网阅读 (117072) 扫描到手机

  新华社天津3月18日电 题:“运动处方”并不神秘 健康产业未来可期——一个运动处方培训班传递的行业信心

  新华社记者吴俊宽

  “运动处方”的概念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上世纪末进入中国,时至今日在国内依旧算是“新鲜事物”。运动处方谁来开、去哪开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不过近日在天津举办的一个运动处方培训班上,无论是授课讲师还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对运动处方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和钱景表达了充分的信心。

  “广义上的运动处方可以分为两类——普惠式的运动指导和针对慢性病人群的运动干预。运动处方是系统化、个体化、科学化的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师不能只依赖医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培训首席专家王正珍说。

  3月15日至20日在天津疗养院举行的运动处方培训班上,王正珍向参与培训的70多名学员进行了“运动中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慢性疾病人群运动干预概述”等课程的授课。

  据王正珍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国内,80年代末开始在北体大开设相关课程。进入2000年以后国内逐渐注重对它的研究,近年来真正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国内推出了第一部《运动处方》教材,2018年推出了第二版《运动处方》,王正珍就是这本教材的主编之一。目前北体大虽然没有专门的健康管理专业,但已有多个专业将运动处方作为必修的专业课程。王正珍表示,希望未来不但国内所有的体育院校都能开设这门课程,师范类院校和医学院也能把运动处方作为普修课开设。

  “现在不少医生想开运动处方却不知道如何开,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是有必要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通过学习运动处方,把科学健身锻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这些知识应该成为人人掌握的基本常识和素养,帮助更多的人养成正确科学的健身习惯。”王正珍说。

  如今,更多的社会力量也在参与到运动处方的推广和普及事业中。以这次培训班为例,培训班由尚体康复学院、奥美健康研究院承办,70多名学员中有半数是来自健康管理企业、机构及健身康体公司。未来,运动处方不仅只有医院里的专科医生能开,更多健身爱好者可以从基层的社区医院以及社会上的健身机构、康养中心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构建起慢性疾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国药东风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汉东介绍,国药东风旗下有五家医院,以工厂为单位向职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未来发展的目标是把职业健康问题和生活方式健康问题结合起来,面向全国开展不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业务。

  “在健康管理的环节中,运动锻炼的作用是最不容忽视,同时管理流程也是最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和调整的。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普遍在觉醒,很多人也有对运动处方的需求,只是目前国内相关的配套服务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没有形成好的产业模式。”杨汉东说,“我们看好健康产业的前景,也在进行战略布局,对于运动处方我们没有太多经验,所以这次也是派出多名业务骨干接受培训。”

  来自深圳中航健身产业的黄园同样看好运动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有过在省级体科所工作经历的她表示,在竞技体育领域针对运动员进行的科研保障服务其实就是运动处方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是这种个性化、一对一的运动处方只能针对运动员这一小众人群,推广到大众还有很大难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人基础的科学健身理念还有欠缺,另一方面国内还缺乏针对大众的精细化的运动科研数据积累,而这也正是这一领域未来的商机所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培训班上的另一位讲师、原美国运动医学会主席斯金纳教授表示运动处方在美国发展多年才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在中国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在中国可能会更短一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的运动处方。

  “我们的研究显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每天至少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锻炼,但这在美国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因为我们无法对学校进行运动时间的硬性规定,但在中国每一所学校都被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这是你们的优势。”斯金纳说,“在中国我看到很多的社区都有健身器材,各地的政府都在大量建设健身场地,供大家运动锻炼。运动处方的核心意义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运动是最好的良药,要宣传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运动处方其实并不神秘,世界上也不存在最完美的运动处方,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规律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