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日喀则老师来青“充电”,归程行囊中将既有青岛经验也有青岛爱心

2019-03-18 18:48 半岛网阅读 (897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徐杰 报道

再有3个月时间,次仁一行7位老师就要结束为期9个月的跟岗培训返回日喀则桑珠孜区。作为青岛对口援建的城市,日喀则桑珠孜区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选派一批教师到青岛长时间培训,以期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雪域高原的孩子们。18日,记者在李沧区初级实验中学见到了第三批来青培训的7位老师,听他们讲述在青岛生活期间的感触和故事。

7名日喀则老师来青岛“充电”

18日上午,记者在李沧区初级实验中学见到了正在开学习会备课的7位日喀则老师,他们分别来自日喀则桑珠孜区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所教的课程包括英语、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带队的是桑珠孜区第一小学的校长助理李惠琴,“去年9月我们来到青岛,再有3个月就返回日喀则了。”李惠琴介绍,作为青岛对口援建的城市,日喀则桑珠孜区从2016年开始,分批选拔教学骨干到青岛的名校跟岗培训,如今已进行到第三批次。

“前两批老师分别在市南、市北的名校跟岗培训,我们这一批主要在李沧区的名校培训。”李惠琴告诉记者,根据培训安排,他们每人在9个月的时间里需要到至少3所学校进行培训,尽可能多的学习不同学校的教学风格和理念。来自桑珠孜区二中的物理老师次仁介绍,培训中他们要到课堂上听课,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开学习会,总结讨论一天的收获和心得。“在青岛期间,我们每人至少要上满500节课,写至少2万字的学习笔记。”次仁说。

既是“学生”也是“形象大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藏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其中就得益于西藏与各省市的教师互动学习交流,山东省也定期派遣援藏教师团远赴西藏支教。“我们在西藏的教学中,青岛的影子比较常见,但即便如此,这次亲身来到青岛培训,课堂上的感受还是让我们很吃惊,感觉到两地教育的差距。”桑珠孜区齐鲁幼儿园老师冯紫曦说,有一件事让她感触尤其深刻,“在我印象中,社团活动是在高中、大学阶段的事了,没想到青岛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就已开展,像轮滑、体操、小主持人等,对发掘孩子特长、开拓孩子视野很有帮助,这是很值得借鉴的地方。”冯老师说。

冯老师的感触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大家纷纷谈起了自己培训期间的收获。桑珠孜区曲布雄乡小学老师李秋英说,她打算将课堂预热的经验带回学校,“小孩子们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在刚上课时通过读小故事、唱儿歌、猜谜语等方式,能很快聚焦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李老师说,此外,将课堂上知识点的纵向、横向贯通教给孩子们,也是他们今后在教学中会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采访中,几位从雪域高原而来的老师坦言,此次来到青岛培训,他们充当着学生、形象大使、直播员等角色,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经验带回日喀则,一方面向青岛的孩子们介绍日喀则,还随时把不一样的课堂拍照发回给日喀则的同事和学生分享。

不让老师们“空手而归”

次仁老师就曾将日喀则的高原条件与物理现象相结合,给青岛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物理课,一下子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网红”老师。“比如,高原上水的沸点并不是100℃,要想把食物煮熟需要用到压力锅,再比如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滑,我们会把草木灰撒在冰面上,就像这里马路上撒融雪剂一样等等。”次仁老师说,这样的物理课既能让孩子们更通俗的理解物理知识,也能让孩子们认识日喀则。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7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不虚此行,李沧实验初级中学等学校也做了最大程度的配合,选派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一对一对接日喀则的老师,“这是我们新校区启用后迎接的第一批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团队,7位老师的到来也给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李沧实验初级中学书记党支部书记于喜开说。

“等7位老师培训结束时,我们也不让他们‘空手而归’。”于喜开介绍,下一步,他们计划在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中发动爱心奉献,设置爱心屋,呼吁大家将闲置的衣物、图书、玩具等捐出来,等7位老师返回日喀则时,也将这些爱心礼物带回去,送给雪域高原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