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遏制大医院"跑马圈地"

2019-03-21 07:0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56341) 扫描到手机

制图/牟小璇

半岛记者 徐军

推进白血病等“六大中心”建设,遏制大型医院“跑马圈地”,推广上海的“1+1+1”家庭医生组合模式……3月20日,青岛市卫健委举行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并发布了《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记者从工作会上了解到,围绕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今年青岛将在医养防治以及信息化、增强基层医疗水平等方面都有多项重点任务。

县域内就诊率争取达90%

今年,青岛要重点围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重点引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瞄准高端医疗团队、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高级专家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招聘博士、硕士500名。

深化与国内外优质机构合作,重点突破对日、韩医疗康养产业招商。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市胸科医院等建设项目实现突破,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市海慈医疗集团康复中心和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助产实训楼建设项目。实施以“信息惠民、数据应用、信息监管”三大工程为主的22项重点信息化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标准统一、安全高效的健康青岛数据云平台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鼓励三级医院申办互联网医院;开展区域诊疗卡和电子健康卡融合应用;推动二级以上医院接入区域诊疗一卡通,实现预约就诊全覆盖;远程医疗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力争覆盖所有村卫生室。

年内,至少建成1个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引导落实功能定位,解决“跑马圈地”问题。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逐步推进医共体内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县域内就诊率争取达到90%。要落实乡村医生保障政策,开展首届“岛城基层名医”选拔活动。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推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落实。完善和推广乡村医生“区市管镇街聘村居用”管理机制,在中心卫生院试点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开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启动基层特色专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建设50个特色专科,试点社区医院建设。年底前,以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

抑郁症纳入基本社区随访

今年,在综合(专科)医院试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科化,扩大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范围。引进国医大师和省级以上名中医,建立10大中医药特色中心,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10大品牌,开设中医经典门诊和经典病房,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与指南。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中心项目。启动“1+4”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建成150个国医馆。深度实施“中医药+”战略,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

还要加强精神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机构和床位数量,原则上各区市设置一所精神卫生中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患者提供全程跟踪随访。探索建立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评价与管理机制,开展心理体检和心理问题早期筛查试点,将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随访。

将加快建设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全市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0%以上。强化市和区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多学科专家协同救治能力,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巩固孕产妇筛查预警和联防联控响应机制。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新建2个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开办“市民健康大学堂”,推出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0讲,举办1000场以上健康教育讲座。推进“120”航空医疗救援呼叫中心和基地建设,构建辐射山东半岛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完善青岛市溶栓地图、AED地图等救治“导航地图”,绘制急性胸痛、高压氧等快速救治地图。强化“第一响应人”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

■延伸

避免深夜放号凌晨放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避免深夜放号、凌晨放号等情况,力争预约诊疗时段精准到30分钟。

今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落实科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大力推动结果互认制度。对群众感受强烈的“不同医院、重复检查”的问题,此次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要求,在医联体内率先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不断增加结果互认的项目和医疗机构数量。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将搭建医疗机构与患者居家的连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地级市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等。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