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照通缉令”消解法律严肃性

2019-03-21 09:27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02372) 扫描到手机

文/斯涵涵

通缉令作为公安部门广而告之的法律文件,必须具备严肃性、规范性。童照登上通缉令,“未成年人”赫然成为追逃对象,让人们对犯罪事实产生疑虑,进而对法律法规产生误解,形同儿戏,无形之中消解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近日,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发文悬赏通缉百名在逃犯罪嫌疑人,其中数名嫌疑犯照片看上去十分年幼引发关注。3月20日凌晨,镇雄县公安局发表《致歉信》表示,因无法找到部分犯罪嫌疑人外逃时及近期照片,便在公告中使用了其小时候的照片,对自身工作的不严谨向广大网友真诚致歉。

几名被通缉的嫌疑人对应的照片是孩童的照片,是因为找不到部分犯罪嫌疑人外逃时及近期照片,警方的理由貌似成立,其实存在诸多弊端:

其一,“童照通缉令”与嫌疑人现状天差地别,恐怕很难起到什么作用。通缉令上的照片就是让公众知晓嫌疑人的样貌,起到发挥群众力量、按图索骥的作用,应力求准确。诸多事实证明,在很多时候,图像比文字更容易记忆。很多民众并没有完全记住嫌疑人的姓名与罪行,但对其样貌印象深刻甚至一见难忘,从而帮助警方在茫茫人海中抓获嫌疑人,可见通缉令照片对提高抓捕犯罪嫌疑人效率的重要性。

其二,“童照通缉令”让通缉令显得过于随意草率。通缉令作为公安部门广而告之的法律文件,必须具备严肃性、规范性。童照登上通缉令,“未成年人”赫然成为犯罪嫌疑人,让人们对犯罪事实产生疑虑,进而对法律法规产生误解,形同儿戏,无形之中消解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事实上,这类长期外逃的嫌疑人,的确难以找到近期的照片,但警方在发布通缉令前,可以去其家中亲属及其活动地点打听其样貌,或者利用现代刑侦技术,推演出其现在的照片,或者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画像。如果还不够准确,还可以配合文字形容其五官、身材特点,使民众能快速、精准地比对信息,帮助警方及时追捕,让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倘若敷衍了事,缺乏严谨,难免事与愿违。

“童照通缉令”引发网络聚焦之后,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及时删除照片并且向公众道歉。这种有错就改、真诚道歉的态度受到人们肯定。此事也给了各地警方乃至各级职能部门一个有力提醒:认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公信力及法律威严的有效途径。警方当如此,其他部门及各行各业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