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济南创城:文明创建是“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

2019-03-27 16:26 新锐大众·海报新闻阅读 (31665) 扫描到手机



又是一年春好处。

3月20日,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上公布全国文明城市中的28个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济南以95.68分的好成绩夺得第一名。

对这座勇于“走在前列”的奔跑之城来说,济南再次站在了新的文明进步起点上。对这座行进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道路上的省会城市来说,济南又多了一份豪气和底气。



创城不易,“守城”更难。这个“第一名”的份量一点不亚于2017年11月摘取的那块“全国文明城市”金牌。这也是继2018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被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列为“全球二线大城市”、进入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的亚洲城市50强排行榜、入选“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五名等之后,济南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又一次全方位展示。

这不仅是经济实力提升的直观反映,也是文明持续进步的直接映射。近20年来奋斗在创城路上的济南,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奋勇争先、敢夺第一已经深深融进了泉城的城市基因:2015年、2016年测评成绩在参评的全国省会城市中分列第一、第二,2017年年度成绩及三年综合成绩都位列第一。正是有了这样的层层积淀,2017年成功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可谓实至名归。



“频道不换、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把文明创建作为“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持续放大文明城市的品牌效应——这也正是济南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再夺第一的文明密码:

——“成绩归功于市民,荣誉归功于市民,未来仍要靠市民去创造。”济南始终把市民群众作为创建主体,致力于打造“志愿之城”“公益之城”,成立“红十字”“红丝带”“我的兄弟姐妹”等专业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全市定期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17万余人,全市志愿者数量达到100万,各级志愿者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坚力量。驻济中央和省直单位的积极参与,广大市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全市上下无不为创建文明城市加油助力、增光添彩。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济南通过创城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共为群众解决大大小小的身边事20余万件。从深化“我爱泉城 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到启动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提升十大行动、实施公交八大文明提升工程,再到大力整治无照经营、占道经营、乱发小广告等行为,有效解决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和市场脏乱差等问题,济南交出了一份市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走家入户征求意见、开通创城热线、微信微博等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市创城办对创城工作进行定期测评,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台账管理、跟踪调度、限期解决、动态清零。围绕一些长期存在的城市管理痼疾,扎实开展了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街镇村庄以及探头经营、流动摊点、校园周边环境等10余个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各类问题2.1万多个。

——坚持价值引领,推进“榜样”立标。济南注重发挥道德激励作用,完善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主的市民荣誉体系,对全市道德模范走访慰问、免费健康查体、给予物质奖励,落实礼遇帮扶制度,在全市形成了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围。去年全市有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3人荣登“山东好人榜”,3人当选“山东好人之星”,71人荣登“济南好人榜”,先后推出了张保国、高淑贞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典型。

——坚持工作长期抓、机制常态化,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制度化。济南市举办“新时代文明之路”泉城论坛,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智库,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建立文明城市建设管理大数据平台,实行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市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模拟测评,启动市民巡访团、市民拍客团群众监督活动,实施督导检查、媒体监督、纪委问责“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各项创城工作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抓手。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8年12月20日,济南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是济南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为“后创城时代”的济南优化社会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供了法制保障。

济南,一座崇德向善的温暖之城、文化厚重的品质之城、和谐宜居的幸福之城。这座大步迈向“黄河时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的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正展现出愈来愈美丽动人的魅力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