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举行 青岛66项成果榜上有名

2019-04-05 08:36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19369) 扫描到手机

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研制项目。(资料图片) 轨道交通装备优质高效激光焊接技术及服役安全评价项目。(资料图片)

半岛记者 王丽平 报道

本报4月4日讯 4月4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举行,共授予195项成果(个人)省科学技术奖。青岛66项成果获奖,占全省的33.8%,其中最高奖1人,一等奖11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17项,获奖项目中企业主持完成17项,较去年增长89%。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荣获本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这也是青岛连续第三年获省最高奖。

吴立新院士长期致力于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其中在《科学》、《自然》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被《科学》等杂志引用近五千次,在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吴立新全力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领导实施了“透明海洋”计划等多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14年以来,青岛先后有4名科技工作者斩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2016年度)、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史伟云(2017年度)、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吴立新(2018年度)。获奖者中有3人都是海洋领域的专家,显示出青岛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性。

本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青岛单位主持完成的一等奖项目有5项。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团队完成的“新能源电池若干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荣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年度唯一一家获得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企业,包括马云双团队完成的“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研制”项目、韩晓辉团队完成的“轨道交通装备优质高效激光焊接技术及服役安全评价”项目。同时还有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团队完成的“高通量耐磨蚀抗热震组合材料创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翟翌立团队完成的“基于多标准应用与国产CPU的数字流媒体电视SOC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一等奖。

此前,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经省政府同意,对省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调整: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奖金标准由100万元/人调整为3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等奖奖金标准由15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20万元/项,三等奖奖金标准由5万元/项调整为10万元/项。调整后的省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自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起实施。

青岛这五个一等奖,厉害在哪里

  1

  实现电池长续航

  突破全海深技术瓶颈

  项目名称:新能源电池若干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完成人:崔光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逄淑平(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董杉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韩鹏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张建军(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为应对现阶段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难以满足动力电池对长续航能力的需求,该项目长期致力于高性能锂电池体系研究,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商品化聚烯烃隔膜尺寸热稳定性差,碳酸酯类电解液易燃、易挥发等瓶颈问题,首先发现了聚碳酸酯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新体系,提出“刚柔并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理念,创新地实现“刚性”多孔骨架材料和“柔性”聚合物有机复合,通过路易斯酸碱及超分子作用增加嵌段运动提升界面离子传输,突破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技术瓶颈,发展了高安全性固态锂电池,满足了长续航、高安全动力电池的苛刻要求。2017年3月,基于以上研究开发的“青能-I”固态电池随中科院深渊科考队远赴马里亚纳海沟,为“万泉”号着陆器控制系统及CCD传感器提供能源,顺利完成万米全海深示范应用。这是固态电池技术首次在苛刻环境下的技术示范,也标志着我国首次突破全海深电源的技术瓶颈并掌握该技术。

2

  连破难关研制时速

  200公里城际动车组

  项目名称: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研制

  完成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研制是以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技术为平台,系统研究城际动车组快起快停、快速乘降、大载客量及高速持续运转的运营需求对动车组总体和各系统的技术要求。研究城际动车组车辆限界及相关问题,满足城际动车组与干线铁路互联互通要求,为将来城际动车组融于干线运输做好基础。

3

  轨道交通装备焊接

  升级换代“高精度”

  项目名称:轨道交通装备优质高效激光焊接技术及服役安全评价

  完成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不锈钢轨道客车原有“电阻点焊+弧焊”的工艺已成为国内外高端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工艺瓶颈,存在长大零件成型精度低、通长部件组装难度大、连续焊接控制难度高、质量评价无标准、检测手段待开发等难题,亟需通过技术研发实现突破。项目紧密围绕轨道交通领域激光焊接应用的重大工程难题开展研究,实现了高端装备的研制并获得香港、美国等高端市场订单,引领了现代轨道交通焊接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技术革命和产品升级换代。

4

  开发高性能材料

  耐磨蚀、抗热震

  项目名称:高通量耐磨蚀抗热震组合材料创新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

  等离子熔射过程组合样品阵列(230个),该项目属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高性能材料是减排、降耗、节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支撑着汽车、冶金、矿山、石油、机械、造纸等领域关键核心部件高效运行。由于强磨蚀、高热震等恶劣服役环境,导致重型汽车尾气后处理载体、大型矿井支柱和托辊、油田抽油泵管等关键件过早失效,造成严重污染和巨大材料浪费。开发高性能材料,提升耐磨蚀、抗热震等性能是公认的解决途径。该项目在国家863等计划支持下,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材料的服役行为和失效机理,设计材料组成、结构,研究复合强化机制,开发高通量材料组合制备及平行测试技术,搭建耐磨蚀、抗热震材料高效制备、平行测试实验平台,并开发了专用数据管理系统,显著提高材料研发效率。开发出系列耐磨蚀、抗热震材料和关键结构功能产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5

  数字流媒体电视

  实现一“芯”多用

  项目名称:基于多标准应用与国产CPU的数字流媒体电视SOC研发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该项目是根据我国目前数字电视的产业发展现状,主要研制满足多标准应用,基于国产CPU(龙芯LS232CPU)内核的高清数字流媒体电视SOC芯片及其产业化,所研发满足多标准应用,基于国产CPU(龙芯LS232CPU)内核的高清数字流媒体电视SOC芯片具有多种标准流媒体解码及传送功能,集成了有线电视解调、国标地面电视解调,在CPU的总体控制下,实现高清MPEG2、AVS及H264三合一多标准信源解码、图像处理和流媒体解码等功能。并在基于此SOC芯片,研制了满足多标准的数字电视(有线、地面、直播卫星)机顶盒、和数字高清电视一体机等整机方案,并实现产业化。该项目应用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

  由于该项目芯片实现产业化,迫使了境外对手向国内电视厂商提供合理的价格、合适的服务,并开放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