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敬老"活动走进崂山区老年公寓 三代同台唱致敬老前辈

2019-04-23 07:55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60554) 扫描到手机

志愿者们与老前辈合影留念。

文/图 半岛记者 王蕾 张婧 通讯员 万东华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70年,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老一辈建设者的付出。由本报半岛公益、市老龄办、市卫建委联合主办的“代际敬老”系列活动于4月21日上午走进崂山区老年公寓,举办了一场以“走近新中国建设者,致敬老前辈”为主题的敬老活动。来自芒果教育、小小力爱心基金、崂山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的5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

华发老人,忆科研“芳华”

4月21日上午9时,主办方与志愿者一行来到了位于沙子口街道的老年公寓,慰问了百余位老人。记者了解到,老人平均85周岁以上,大多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参加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建设者。老人们当中有不少是第一批海洋科研专家,虽然都已是古稀之年,但有些老专家仍活跃在科研一线。

比如被誉为“永葆海洋腐蚀科学研究青春”的资深研究员马士德老先生,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海洋化学专业,后就职于中科院海洋所,如今已从事海洋科研近60年,至今仍在发挥余热。同样是海洋科研领域的专家、著有两本《动物志》的82岁高龄的孙瑞平老人,于1957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至今,已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工作60余年。如今,孙瑞平老人还在与同样从事海洋科研工作的老伴共同编撰海洋科普书籍。83岁的李世琴老人曾是山东省肿瘤医院的老专家,1959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她至今的梦想仍是让更多人解除病痛……

平凡岗位,书写金色人生

除了老专家学者,也有为数不少的老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89岁的迟强盛老人,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了铁道部,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开过中国最早的蒸汽火车,还开过内燃机火车,最为遗憾的是没有赶上“动车时代”。曾于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如今85岁高龄的吴心光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参与了青岛市乳胶厂、青岛市第二汽车厂等无数基层工厂的建设。82岁的丁玉波老人15岁开始到工厂做维修工,退休后她在延安路街道当了“居委会大妈”,在她和老伴结婚50周年时,夫妻俩共同决定都把遗体捐献了。

慰问老前辈,践行“代际敬老”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享受到老一辈创下天下的“下一代”,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这些把青春甚至一生都献给祖国建设、花甲之年仍不忘发挥余热的老前辈们。崂山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的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带去了牙膏、毛巾等生活必需品,陪着老人们唠家常,小小力爱心基金艺术表演团、芒果教育的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唱了红歌、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春玲老师为老人们演唱了《红梅花儿开》等怀旧老歌。玫瑰联盟和合社的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表演了舞蹈《礼》,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学生李彦仪、同安路小学学生子馨等大、中、小学学生还有幼儿园小朋友们,为老人们演奏了乐器,唱了英文歌曲。老年公寓合唱团的老人们也不甘示弱,演唱了《夜来香》《夕阳红》等老歌。三代同台演唱,其乐融融的代际敬老活动,在欢歌笑语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