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蓝色粮仓建设 将探索南鱼北养新模式

2019-05-25 09:0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00346) 扫描到手机

制图/张爱萍

半岛记者 李晓哲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本市蓝色粮仓建设情况的报告,发展“南鱼北养”新模式、新发展一艘远洋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让人们看到青岛蓝色粮仓未来的广阔前景。报告显示,近年来,青岛市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领型、统筹发展型蓝色粮仓,全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190亿元,全市渔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将探索南鱼北养新模式

报告指出,本市将准确把握渔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集群,推动“蓝色粮仓”建设高质量发展。

本市计划打造升级版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成5处以上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型海洋牧场示范区,配备综合体验中心、多功能平台、休闲海钓船、监测系统等,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开展立体生态牧渔。打造鱼、参、贝、藻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模式,建立海洋牧场立体生态系统。合理设计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兼顾海上看护、环境监测、休闲旅游、立体养殖等功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推动海洋牧场与海洋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渔业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衔接,打造“吃、住、行、游、购、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综合体。力争到2022年,海洋牧场区发展到20处以上,修复海域面积1万公顷以上。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监测系统等达到省级以上水平。还将探索适合不同海域特点的渔业增殖放流品种结构和规模。

围绕解决近浅海增养殖压力过大、空间不足等问题,青岛将探索开发利用深远海资源、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新模式,开展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装备和集装箱养殖试验示范,突破深远海养殖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装备,推动水产养殖从近浅海走向深远海,着力培育“蓝色粮仓”新空间。

还将探索南鱼北养新模式。在稳定本地养殖品种规模基础上,重点围绕大黄鱼、真鲷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南方养殖品种,实施南北接力养殖。同时探讨引进外地物流企业或与本地物流企业合作等方式,打造本市鲜活鱼类物流体系,拓宽消费市场,将南鱼北养优质鱼推向北方市场。还要采取“边示范、边推广”模式,不断拓展适宜养殖品种,加大推广力度,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填补本市禁渔期鲜活鱼类供应不足短板,丰富本市水产品供应。

青岛要造船到南极捕磷虾

未来,青岛渔业养殖的模式将不断更新,探索的脚步也将向海洋的更深更远处迈进。青岛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提升过洋性渔业,开发季节性远洋渔业,推进域外蓝色粮仓建设,拓展“蓝色粮仓”新空间。

为此,青岛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参与南极磷虾开发,依托有实力的远洋渔业企业,申请建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参与开发南极磷虾资源。还要建设海外基地,支持建设马来西亚、加纳等海外远洋渔业基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秘鲁渔场,着力建设海外基地。远洋渔业管理也将不断规范,完善远洋渔船船位监测体制机制,加强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督导,强化远洋渔业履约和安全管理培训,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远洋渔业违规行为。

报告提出,力争到2022年,青岛远洋渔船总数维持在160艘以上,新发展一艘远洋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