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好时节!千亩海水稻今起在城阳插秧,青岛发力智慧农业

2019-06-06 17:57 半岛网阅读 (12124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兵 徐杰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6月6日正逢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民间素有“北方收麦子,南方种水稻”的说法。在青岛城阳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举行了一场以“拓荒人精神,智慧引领”为主题的盐碱地海水稻插秧仪式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活动。全国范围内,克州阿克陶、喀什岳普湖、温州瑞安、延安南泥湾、潍坊禹王、河南淅川、黑龙江大庆7个分会场同日联动,拉开了2019年海水稻种植示范序幕。

城阳今年要种千亩海水稻

2018年首次在城阳上马、新疆喀什、延安南泥湾、黑龙江大庆、浙江温州和山东东营五大主要类型盐碱地上进行“海水稻”试种并结合四维改良法进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示范,最高亩产为669.24公斤,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些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成功。

2019年海水稻试验基地已达9个,覆盖新疆、黑龙江、浙江、山东、陕西、河南等省份,规划示范种植面积近两万亩,在城阳上马稻作改良基地今年种植1000亩左右,规划年内再完成周边3000亩盐碱地的土地整理,在这里将对400多个小材料进行测试,同时考察近40个的主力材料品种大田种植表现,如YC0045、YC1903,YC1909 等,大田种植最低产量目标是300kg。

6月6日,在城阳主会场,举行了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九天智慧农业实验中心揭牌仪式,启动了九天·移动智慧农业5G试验基地,进行了“拓荒人精神·智慧引领”主题插秧,并现场进行了5G远程控制无人机农田巡检作业、5GCPE+360度高清摄像头沉浸式VR全景体验、基于5G的4K高清摄像头影像采集与传输等各类智慧农业示范应用。

在2018年耐盐碱水稻全国范围试种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城阳区将通过农业智能芯片、云平台、智能机械、5G网络的示范应用,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植入农业领域,推进土地数字化、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发展模式,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土地改良+智慧农业”项目引全球关注

今年海水稻团队将进一步对技术体系、种植体系进行标准化制定,降低实施与种植成本,下半年将对完成区试试验表现稳定、品质优良的水稻材料品种开展品种审定,筛选出真正高产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有望在我国的大面积的盐碱地上进行种植。与此同时,团队将结合目前全国几大类型的盐碱地特性与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开展产业化模式的示范。

以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为例,“土地改良+智慧农业”的城阳示范已初步形成,该项目以土壤四维改良与土地数字化新技术为基础,通过改造桃源河两岸盐碱地,打造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建立土地数字化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未来城市新中心“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在2018年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获得“创新奖”及“高交会中国标杆智慧城区奖”。

链接:

青岛团队提供全球饥饿解决方案

海水稻产业是集海水稻品种选育、农业高端设施装备制造、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研发力量,跨学科耦合与集成创新的产业体系,青岛海水稻团队从品种选育到技术示范,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产业模式推广的示范,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利用盐碱地,大大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和盐碱地粮食产量,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提供保障。

在我国的15亿亩盐碱地中,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一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大期待。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我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可估量。盐碱地大多分布于贫困地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