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昂起来——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2019-09-19 20:04 半岛网阅读 (110574) 扫描到手机

新春伊始,青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两会和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迅速发起一波又一波攻势。黄海之畔春潮涌,擂鼓助威正其时!本报今起推出“龙头昂起来”系列述评,通过对“开放、现代、活力、时尚”这一崭新理念的阐述,与读者一起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助推青岛谋划高质量发展,把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高高昂起来。

【龙头昂起来·开放篇】以高水平开放擘画新蓝图

改革开放40年,让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沿海开放城市,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GDP突破12000亿,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人才资源不断吸聚……尤其是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让青岛再次惊艳世界。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硬仗,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坚定不移打造全省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高质量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

勇做新时代改革开放弄潮儿的青岛,又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

前海夜景。(资料图片)

青岛有高水平开放的基因

开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有适应高水平开放的天然基因。

胶州湾畔,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的不足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仅1000多个标箱,到如今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达160多条,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31万标准箱,居中国北方港口之首。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由最初的4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5000人次,发展到旅客吞吐量2400万人次,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31条。还相继开通了至法兰克福、旧金山、伦敦等8条洲际直航航线,架设起便捷的空中桥梁。

1979年,青岛台东工艺品厂与香港华宝公司签订山东省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合同,打开了贸易出口的突破口。如今,青岛已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在全国率先推行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国际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8年,青岛全市累计货物进出口5321.2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占全省近半壁江山。

截至去年6月,青岛全市累计利用外资768.3亿美元,14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272个项目。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542个,海尔、海信、青建等优势企业加快全球布局,境外投资总额达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987个。

一组组数字都证明了,青岛因开放而立,因开放而兴。

青岛有高水平开放的优势

开放带来进步,也激发出发展的活力。政策、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滚滚而来,使青岛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城市格局的重新勾勒,给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更广阔的腾挪空间,谋划未来的发展也更从容。

胶东国际机场正在加紧建设,下半年将实现顺利转场,这里将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航空枢纽”“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枢纽机场”,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

青岛历来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近年来更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深化合作开放的大局。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极力打造“一带一路”交通枢纽,依托多式联运功能优势,先后开通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东盟专线等国际班列,基本形成了“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日韩商品进入中亚内陆市场的国际海铁联运贸易物流综合枢纽。

青岛在全球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已与国外7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与79个城市(省州)缔结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1800多家海外商社、公司在青岛常设办事机构,连续7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

这些不仅是青岛高水平开放的“家底”,也将成为打好高水平开放这场硬仗的独特优势。

青岛要融入国家开放大局

青岛的发展紧紧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共生共荣。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经济又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青岛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开放的大局,必须依靠更高水平的开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不仅意味着要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只有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把高水平开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建立更加开放创新的体制,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形成整体开放的合力,才能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去年6月,借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青岛被委以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重任,这是“独此一份”的国家级平台,要举全市之力将其打造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高地,并作为青岛乃至山东新一轮开放的新窗口、新平台。而在青岛全域,一座座合作更深、层次更高、领域更宽的开放型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短短几年间已先后形成了中英创新产业园、中法工商创新基地、中日韩创新产业园、中芬(兰)中心、中瑞(士)中心、中俄地方合作园等,初步形成以工业4.0为主导力量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成为青岛对外合作的新窗口、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在胶州,青岛创新打造的国内首个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目前已启动核心区建设,将拓展面向日韩、东盟、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更广泛区域的转口贸易及跨境电商等商务合作。

只有紧跟国家开放的步伐,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努力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以更高水平开放促改革发展,才能抓住机遇,掌握主动。

高水平开放要形成合力

开放无止境,接力不停息。2019年是山东省确定的“工作落实年”,更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国内各重点城市都掀起了新一轮开放浪潮。与国内同等规模城市相比,青岛对外开放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还不够突出,个别指标与省内某些地区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青岛要昂起经济发展龙头,必须首先昂起全面高水平开放的龙头。

高水平开放,需要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就要求青岛以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推进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城市的国际化,把青岛建成全国投资成本最低、经营环境最优、服务效能最高、创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高地。还要不断优化完善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投资政策、激励政策等。

高水平开放,必须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把海洋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创新引领海洋发展,吸聚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人才和要素,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高水平开放,必须决胜“双招双引”这一关键战场。只有推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本和优势产业技术,才能把大量优质的国际要素引入青岛,与青岛既有要素优化重组,从而释放开放发展的强劲活力。

高水平开放,还需要着力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附加值,积极稳妥推动企业对外投资、培育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高水平开放,更要形成整体合力。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全市一盘棋,多部门多领域齐头并进,各自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和国内一流城市,找出实施全面开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快形成并输出青岛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经验等,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坚定不移打造开放发展桥头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明确高水平开放的方向,制定高水平开放的路径,稳步推进狠抓落实,就能形成更宽领域、更大格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青岛,未来可期。

【龙头昂起来·现代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急切呼唤

入夜,位于青岛CBD区域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顶端外墙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我爱青岛”和“开放、现代、活力、时尚”新理念,以及全球招租等重要信息。多姿多彩的亮化效果和浮山湾畔的灯光秀遥相呼应。一幅体现本土特色,彰显传统魅力,又散发现代气息的壮美画卷,也徐徐展开……

而今,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东风,跻身国际化都市的青岛,又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遇到了重要的时代课题,踏上了崭新的漫漫征程。

2019年春天,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的举行,更是吹响了青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嘹亮号角。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雄伟的胶州湾大桥,壮阔的城市天际线。(资料图片)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一年前的春天,正是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分组审议并讲话时,明确提出山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为山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要指引。2018年6月,习总书记还亲临青岛主持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指导青岛工作。会后,习总书记强调,举办上合峰会,为青岛、为山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对青岛的信任和厚爱,关切与期待!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一百多年前,青岛就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开始走红。彼时,胶州湾已呈现热闹的商船往来情景,胶济线上也奔跑着忙碌的火车。时序更迭,华章日新。伴随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青岛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时空坐标。这是时代赋予青岛的新使命!在“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时代背景里,青岛要义无反顾地昂起龙头,担起重任。新春上班首日,山东省就召开了“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围绕着如何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落实,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担当山东发展龙头重任的青岛,更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理清了新思路。

伴随着“上合风”而来的荣耀光华,确实让人倍感自豪,振奋不已;围绕着“落实年”掀起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龙头责任,确实让人深感压力,满怀期待。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乘着东风,抓住机遇,撸起袖子,鼓足干劲,蹚出路子。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呼唤崭新的思想观念

众所周知,青岛有着很好的资源禀赋,也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一方面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激发昂扬向上的力量;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从而自我陶醉,小富即安,甚至不思进取。这样的性格特点放大到城市发展层面,就容易影响前进目标,迷失奋斗方向,减缓发展动力,带乱赶路步伐。我们必须要承认,和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比,和一些发展先进城市比,我们在发展质量和速度上已没有优势,甚至已落后对手。现在,我们已经明确,要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要发起攻势、紧抓快干,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切实把青岛各项工作干出水平、干出成效。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依然是思想观念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打破传统束缚,用崭新的思想观念武装头脑。比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观念;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观念;放弃“官本位”,甘当“店小二”的观念……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呼唤优质的城市格局。城市格局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要素和空间载体。城市格局的大小、高低、优劣,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质量。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岛的城市格局也日益优化,尤其随着西海岸新区的蓬勃发展,以及即墨区的闪亮登场。但也必须看到,就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些环节亟待完善提高。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诚然,青岛地铁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但从目前开通的3号线、2号线、11号线等几条线路走向来看,其距离把大青岛串联起来的目标还任重道远。而在几年前,从青岛市区去即墨,主要的大众出行方式还是长途车。欣喜的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最近提出要发起的一个个攻势中,就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在这一攻势下,青岛发展的城市格局,也必将会扩大、增强、提质,值得期待。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呼唤先进的产业基础。前些年,一部名为《大染坊》的电视剧火遍全国,其中主要故事镜头对准的就是青岛,反映的也是青岛当时所处的产业背景。想当年,青岛纺织业闻名遐迩,和上海、天津构成了“上青天”组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岛纺织业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家电等制造业又闪亮登场,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风光无限。然而,随着时代的脚步向前,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海尔、海信等阔步走出了崭新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新时代背景下,海洋产业、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产业又成了青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潜力、新希望。与先进城市相比,我们在某个点上可能亮点闪耀,但放在面上,却还有不小差距。所以,现在,一方面要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步伐,抓住机遇,抢占新兴产业高地,积极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经济优势和话语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前,如果不抢占先机就可能被边缘化。可以说,下一步青岛发展得如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得如何,关键要看新的产业基础培育得如何。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呼唤丰厚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以说,能否为市民带来更多丰厚实在的民生福利,将是衡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不可否认,通过市办实事、美丽青岛三年行动等大的项目建设,青岛的民生工作也做得扎实有效,成绩斐然,比如,小到退休金连年增长,医保报销比例逐渐提高,大到环境品质更加靓丽,城市安全更有保障。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相比,还有很多民生工作要做。比如,在教育上,有些片区还存在入学难问题;在医疗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在社会化养老上,还存在床位紧张问题……

总之,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是历史赋予青岛的重要使命,光荣任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道路曲折,充满挑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干劲,去全力绘梦,奋力追梦,努力圆梦!

【龙头昂起来·活力篇】“活力之城”盼更多制度创新

自西向东,817公里的绵延,这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海岸线;由南而北,1.12万平方公里的跨越,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唤醒城市,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任务的中国新一代远洋科考船“科学”号缓缓驶入青岛母港;崂山巨峰顶上的积雪逐渐消融,山下的嫩芽正破土而出;晨练的市民沿着滨海步道奔跑,海面上远洋货轮穿梭往返……

青岛,这座与大海相依相偎的城市,享受着自然的馈赠,闪耀着历史的印记,跃动着活力的脉搏。

在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青岛正乘“峰”而上,打破藩篱、革故鼎新、锐意进取。

上合峰会给青岛带来新机遇。(资料图片)

更有活力的青岛 源于经济发展

“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也是城市保持充沛活力与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动力。纵观全球,活力之城无一不是经济繁荣之地。

“青岛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无论是经济体量、产业结构,还是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巨大而独特的优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到任青岛之初就给予这座城市极高的评价。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从上世纪80年代突破体制藩篱大力发展家电、制鞋、服装、食品等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聚力打造出临港重化、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从“老五朵金花”到“新五朵金花”,青岛产业发展高潮迭起、风光无限。但也要看到,后峰会时代的青岛,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经济总量不够大、产品层级不够高、产业集聚不够足、经济引领不够强等问题愈加突出,如何赋予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成为亟待破解的新命题。

上合青岛峰会提升了青岛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成长力、国际吸引力和国际支撑力,借力峰会,青岛向世界递出了城市名片,打开了机遇之窗。峰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在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指引和推动下,海洋科研项目迎来累累硕果:海洋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我国首艘专业化载人深潜支持母船“深海一号”下水……同时,以“蓝谷”“红岛高新区”“西海岸新区”为核心区的高端海洋制造业集群日益壮大。数据显示,2018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120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4%,其中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6%,成为引领青岛产业经济增长的龙头。

对于“海洋强省”的战略已十分明晰的山东来说,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优势和潜力在海洋,而海上山东的突破口就在青岛。

春节前夕,王清宪书记首次调研就选择了海洋经济。从深入涉海企业和科研单位现场调研,到举行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王清宪对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寄予了全新的要求。明确进攻方向,发起一个又一个攻势,迅速打开各项工作的突破口,真正昂起龙头,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而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海洋攻势”。

打好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港口提质增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的六场“硬仗”,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攻坚克难,打好硬仗,才能真正把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更有活力的青岛 源于改革创新

青岛之“青”,是青色的“青”,她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之“青”,是青春的“青”,她的活力就像蓬勃的少年,骨子里追求创新的基因,不断创新的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青岛是我国最早引入现代工业体系的城市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品牌之都”,具有敢为人先的城市性格。进入新时代,大企业创新继续领跑全国,智能制造、互联网工业等产业革命推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不断涌现,青岛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体现。特锐德、明月海藻、软控、森麒麟等新晋名牌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快速崛起。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青岛市推出“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围绕“四新”“四化”打造“956”产业体系,青岛市明确要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优选的第一批100个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银企对接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4%。过去一年,青岛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07.1亿元,占GDP比重2.78%,同比增长7.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12家,同比增长52.6%。

怎样保持住青岛高端制造业的优势?省委和市委给出了答案:需要和人工智能相结合,进行改造提升,发起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攻势,让高端制造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回望过去,改革创新让青岛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环顾周围,尤其是对比深圳等先进城市,青岛在创新定位、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对山东、对周边进行引领,做得再好也是个二流城市,不是一流城市。”

面向未来,青岛不仅要厚植基础研究的沃土,打造硬核,增强创新的驱动力,更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创新汇聚融合高端要素,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依靠创新打造形成技术和产业高地,在创新前沿、新要素聚集、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率先突破,实现发展方式与发展动能的转变,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更有活力的青岛 源于人才支撑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如何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一座城市成长历程中的重大考验。

青岛有180万的人才总量、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40%的涉海两院院士、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连续7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然而,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青岛越来越感受到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带来的发展窘迫。对比深圳等先进城市,青岛的人才总量差距较大,与同一梯队的苏州、南京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同时,还存在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不完善,服务深度不够、定制服务不多,用人单位在招才引智中的自主权不够大,引进人才的产业融合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有待提升等问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岛的山、海、岛、礁、湾自然禀赋卓越,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和用人机制,而这些离不开大刀阔斧、清除积弊的制度创新。青岛要实现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构建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一切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

“搞活一座城市先要搞活关键的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思想开放了,思维活跃了,精神振作了,本领增强了,作风扎实了,创业内生动力强起来了,人民的劲头就高涨了,各项事业必定也就蓬勃起来了。“只有全市上下行动起来,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才能为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与我们的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

鲲鹏击浪从兹始,东风鼓满万里帆。在“工作落实年”,青岛将以迎难而上的担当,一抓到底的激情,努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龙头昂起来·时尚篇】整合城市基因,打造时尚之都

新春伊始,青岛发起一波又一波攻势,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其中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都与时尚密切相关。

如何打造时尚之都?坐拥“山海湾城”,时尚资源丰富的青岛,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作为。

构成时尚的元素多姿多彩,纵观国内外时尚中心,多以“文体旅”相融相生的形式扎根于城市空间之中,形成所在城市的精神气质。“时尚青岛”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兴担当之风,聚全市之力,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时尚之战。

珊瑚贝桥美得如同梦幻一般。苗宗喜 摄

前卫之城 时尚气质兼容并包

时尚,是青岛的基因,它与这座城市相生相融,深入肌理。时尚,是青岛自我更新的驱动力,它推动这座城市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回顾来路,青岛一直因时尚而洋溢着前卫之美。

“碧海蓝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就流连忘返。“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静……总也不能够和青岛的整齐华美相比并的……”郁达夫第一次与这座城市邂逅,就写下了这段令多少城市称羡的文字。老舍、臧克家、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梁思成……都在这座时尚之城留下足迹。

青岛是中国最早有汽车、铁路、自来水、柏油马路等现代化设施的城市之一,在时尚文化的熏陶下,“洋气”塑造了青岛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彩画就进入了青岛。青岛的海水浴场是中国第一个开现代之风的海水浴场,更衣室、舞厅、酒吧、咖啡室环绕,青岛沙滩上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航海俱乐部……

如今的青岛,时尚元素不断汇入,时尚符号不断更新。前海一线摩天高楼矗立,挥洒着现代气息,海信广场、万象城等商业载体成为青岛“潮人”眼中的新时尚地标。西海岸的热土上,一座“未来之城”刚刚奠基……如今的青岛,处处是奋斗者书写的时尚新章。

作为中国最早的,以啤酒为媒介的大型节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早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去年闭幕的第2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创下了场地规模“世界最大”、参节人数最多、啤酒品种最全等“六个之最”;青岛时装周已成为中国时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被称为“城市时尚大门开关”的新型书店在青岛不断扎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文创空间、文化综合体、时尚餐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时尚文化因子被全面激活。安娜别墅变身青岛书房、水师饭店打造为1907光影俱乐部,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和骆驼祥子博物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超百万人,散布于老城区的文化遗产,正在转变成新的时尚推动力。

“山海湾城”让青岛的时尚气质爆棚,2018年孟夏,胶州湾夜空的那场漫天华彩则刷新了青岛的时尚印记——

时尚,让青岛富有竞争力,更具引领力和号召力。如今,“搞活一座城”的使命与担当,使得我们热切期盼,时尚因子的活跃度再高些,推动力更强些,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助力!

魅力之城 时尚产业方兴未艾

时尚,是青岛的硬核实力,它让这座城市产业兴盛,筋骨强健。青岛因时尚而插上高质量发展的翅膀,因时尚而闪耀着富强之美。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青岛山东大戏院首映,女主角胡蝶来到现场剪彩造势。那一天,影迷云集,中山路交通一度中断。1935年,中国电影先驱洪深等人再聚青岛,打造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劫后桃花》。

百年积淀,造就时尚传奇。2017年11月,法国巴黎传来消息: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2019年春节档,两部诞生于青岛的电影一炮而红,截至2月底,《流浪地球》累计票房已超4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已超21亿元,两部影片的票房累计突破65亿元。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一站式服务保障,两部在东方影都诞生的科幻大片,使得青岛这座“电影之都”在“天然摄影棚”的外景优势之外,又成为升级换代的新兴工业化影视制作基地。作为十大新兴重点产业,青岛以全国罕见的力度扶持影视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仅青岛西海岸新区每年拍摄制作的中外影视作品就将超过130部,影视产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电影产业正助推青岛加速走向世界。

2018年10月13日清晨,青岛的百年地标栈桥上演了一场时尚大片,模特们身披五大洲49位学生设计的时装惊艳亮相。这是青岛时尚产业吹响的冲锋号角,以酷特智能为代表的传统服装制造企业破茧重生,新锐力量不断出现。时尚评论家毛立辉坚定地看好青岛:青岛时尚优势得天独厚,如果以时装为催化剂,联动纺织服装产业链,促进以服装为主导的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品牌推广以及终端消费等协同发展,将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城市发展提速换挡的当口,时尚更是被赋予了引领区域发展的重任。比如,市南区早就明确提出,把市南区建设成为青岛市时尚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历经两年实践,市南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时尚产业渐入佳境,时尚成为市南发展的新引擎。

时尚,让青岛动能澎湃,后劲十足。如今,建设时尚之都更需要我们细梳时尚产业链条,善作善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集聚动能。

奋斗之城 时尚要素亟待提升

时尚,更是历史机遇。

2018年10月,《2018年中国时尚一线城市指数报告》发布,从时尚实力、时尚魅力、时尚影响力三个维度对国内城市做出观察。最终,成都异军突起,与上海并列成为“中国最时尚城市”,为自己打上“潮都”的标签。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经济不断繁荣,时尚正加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今国内外很多经济中心城市均把打造时尚中心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副所长、教授冷静认为,尽管青岛打造时尚城市已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与国内外代表性时尚中心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链停留在发展末端,价值链有待提升;二是空间发展不均衡,碎片化发展特征明显;三是时尚高端要素相对匮乏,有待进一步集聚;四是时尚城市的争夺日趋激烈,市内产业联动机制有待理顺。

构成时尚的元素多姿多彩,但纵观国内外时尚中心,多以“文体旅”相融相生的形式扎根于城市空间之中,形成所在城市的精神气质。“时尚青岛”需要精细设计时尚全产业链,横向拓展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将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度假等产业多要素一体规划、整体打造、重点突破。

上海是中国的时尚之都,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徐家汇、田子坊、八号桥等时尚街区和产业园区构成了上海的时尚地标。青岛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在出众的自然禀赋中强化旧地标,再造新地标,就要在城市整体建设的大坐标中来审视主城区的改造提升,坚持规划引领,深挖产业内涵和经济内涵,以一流的规划设计来吸引高端资源涌入,助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

光阴迫,从来急。以时尚为题,青岛必须发起攻势,炸掉碉堡,拿下山头。只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精神,以攻坚之勇,务实之态,求进之心来追梦筑梦,青岛就一定能在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征程中,再造一个又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