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得天独厚,有山、有海、有帆,山海相依、与城为伴,山、海、城完美融合,这便是青岛!70年辉煌历程,70年沧桑巨变。在这70年里,青岛这座城市在不同的时间,呈现着不同的风貌,美丽青岛...
方寸间看变迁丨胶片电影,一放就是一辈子!听69岁放映员王义军讲述电影往事
文/图 半岛记者 肖玲玲
43载,放映电影约6450部,放映电影场次约38700场,放映胶片总长度约116100000米……今年69岁的王义军,从17岁参军进入舰队文化部,就开始了他与胶片电影的不解之缘,“胶片电影从兴盛到衰落,我都经历了。”在胶片电影退出舞台的今天,他也走进现代化的电影院,看看“科技感、数字化十足”的精彩影片,想想那些年他工作过的红星电影院,他坦言和现在没法比了。当时电影院的座椅、屏幕、环境等硬件简陋,放映的影片也非常少,而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义军展示胶片放映机。
放电影相当于送精神食粮
“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接触的就是电影。”9月23日,在市南区湖北路17号青岛电影博物馆,今年69岁的王义军娓娓道出他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1968年3月,17岁的王义军参军从新兵连“毕业”后就去了舰队文化部门,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那时的电影是胶片电影。放映电影,听起来就跟打开电视一样简单,但真要掌握这门技术,却并不简单,在部队里他还参加了四次大的电影培训班,王义军坦言,刚开始学习真有点难,扩音机、电子管等都得学。“得有点文化基础,不然连扩音机放大倍数都不懂。”他告诉记者,电影胶片有化学的知识,电影机有物理学的知识。虽然学得辛苦,但当亲自开始操作放映机时,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
王义军是在广州当的兵,作为电影放映员,他经常下部队放电影,“当时只要是有部队的地方我几乎都去过了。”其中,还包括驻扎在海岛上的一些部队,当时部队没什么文化活动,放电影就相当于送去精神食粮,那时候一年最起码得放300场电影。
放映3班倒,24小时不休
王义军在1974年转业回到青岛,在红星电影院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一直到60岁退休。在红星电影院放电影,可以说是王义军最辉煌的经历,红星电影院是当时青岛最大的电影院。不管是放映场次、观众人次,还是票房收入,都是最高的。
王义军在红星电影院放映场景。
“那场面现在都想象不到,很难买到票。当时没啥文化娱乐活动,就看个电影。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排长队买票也不一定能买上。所以,作为电影院的放映人,身边的人沾了不少光,很多谈恋爱找对象的都找我留个票。”王义军告诉记者,红星电影院总共1102个座位,每天人都爆满。他开始到电影院工作时是两班倒,从1983年开始,便有了通宵电影,3班倒24小时不休。不论是白天场还是夜间场,人都是满满的。“当时我们那里片子新,机器好,画面和声音都好,再加上银幕大,空间也大。所以很多人宁愿半夜来看夜场,也不到其他地方看白天场。我们的放映机最先进,都是从美国买回来的。不光如此,很多片子也都是英文的,很多大学生喜欢听原声的,我们就会有大学生专场。”王义军自豪地说。
一部电影11家影院串片演
为什么说红星电影院的片子新呢?这就不能不提一下“跑片”这件事。“在城市的一条马路上,影院跑片员驾驶着摩托车,冒着茫茫的夜雨,往来于各电影院之间……”这是一部由葛优主演的老电影《马路骑士》里的场景,它可以说记录了电影跑片员的真实生活。“跑片,是胶片电影时代一个特殊的现象。”王义军告诉记者。
当时播放电影都用胶片,一部电影一套片子,又厚又重的要十多卷,一般是几家影院合着用一套。每本能放映10分钟,每家电影院都有跑片员负责取送胶片。若遇上几家影院上映同一部电影,就必须前后错开时间,轮换着演,这叫串片演。
让王义军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串片演是李连杰演的电影《少林寺》,“当时是全市一块演,11家电影院,跑一个片。”当时每家电影院有2辆摩托车,跑片专用,基本上按照第一家8点开演,第二家8点半开演,第三家9点开演……这样串片演,片子新旧程度不一,影像和声音效果当然也不一样,而红星总是能放映第一遍、最新的片子。
亲眼见证胶片电影的衰落
时代在前进,往往也伴随着某些事物的没落。2000年前后,电视的普及、电影频道的出现,胶片电影开始滑坡,没办法,他们就把大电影院分割成4个小电影院。“大约10年时间,电影行业就半死不活了。当时内心很不好过。”王义军感慨道。
“我干了一辈子电影,这辈子就是电影了。”王义军告诉记者,其实,很多放映员半途改行了,“要知道,当初我在电影学院培训时,可是学了十多门功课。”虽然对胶片电影的没落心里非常失落,但王义军的态度是很坦然的,因为早在他学习电影期间,就不停地经历淘汰、更新、淘汰、更新……
而在从事胶片电影放映工作的43年间,他放映电影约6450部,放映电影场次约38700场,放映胶片总长度约116100000米……2016年,王义军机缘巧合下来到青岛电影博物馆,在让一台上世纪40年代德国产的老放映机成功放出胶片电影后,被博物馆返聘为技术人员,维护老放映机,同时,向市民、游客展示放映胶片电影。
欣慰于电影的重新繁荣
虽然市面上再也看不到胶片电影,但王义军的电影情结不断,他时刻关注着电影行业的一举一动,并时不时地找时间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现在的电影院可舒适极了,座椅宽敞,而且是呈阶梯状分布,前后不会挡人。而影院里常年开着空调,冬暖夏凉。“以前冬天看电影得裹着棉衣,还得带件衣服盖着腿;夏天热得汗流浃背,还有蚊子咬……”
当然让王义军欣慰的,还有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咱国产影片在拍摄上没太多技术含量。特效特技更是少之又少。”王义军感慨道,现在影院里银幕大,影片却非常清晰,一点颗粒感都没有,“以前坐在影院里太偏的位置,看到的影片都有点变形,现在坐哪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是最让王义军震撼的。“东方影都还有科技感十足的摄影棚!”一直以来,科幻电影都是衡量电影工业成熟度的重要类型。因为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需要一套跨度极大的制作流程支持。在青岛东方影都,40座白色影棚整齐排列。就是在这里,诞生了包括《流浪地球》《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等一系列热门影片……这是让王义军最为震撼的。“胶片电影时代,我们的大片都是从外国引进来的。”如今,我们不光能自己拍大片,还吸引了外国影人来青岛用我们的摄影棚拍影片。王义军说,祖国的强大、科技的进步,让电影行业重新繁荣起来,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自豪。
- 青岛作家创作电影《小棉鞋》 近期首映成功
- 水晶球中的青岛初冬:别样视角,惊艳美景
- 岛城警事|服务暖人心,调解“快稳准”——平安空港里的最美“警”色!
- 半岛V视 | 行道树染红黄,仿佛步入水彩画!岛城这条小路变身绝美打卡地
-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长“胖”了,更甜了,满屏金黄!南方蜜橘住进岛城“水景房”,迎来大丰收
- 又快乐又治愈 电影《好东西》曝终极预告
- 【视频】“温度很好很舒服!”青岛16日正式供暖,暖流入户各站点供热正常
- 46把钥匙1颗心、小果大爱……请听,这是“最美”的藏蓝守护!“齐鲁最美警察”宣讲响彻青岛
- 聆听最美,致敬奋斗!“齐鲁最美警察”宣讲响彻岛城
- 半岛叨叨丨11日零时试供热!青岛供暖季即将启幕,有哪些事要注意?暖气不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