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骨质疏松“沉默杀手”

2019-10-15 14:29 半岛网阅读 (82166)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警惕骨质疏松“沉默杀手”

    □半岛记者 王爱科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年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健康问题,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作为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骨质疏松特别“青睐”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而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有着庞大的骨质疏松患者群体。骨质疏松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尤其是髋部骨折,因其高致死、致残率而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也因此,骨质疏松被许多人叫做“沉默杀手”。今天,我们聊聊关于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

受访专家王相利主任。

警惕骨质疏松危害健康

    “沉默杀手”——骨质疏松症,正在悄悄吞噬着人们的健康。据悉,全球现有超过2亿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乳腺癌发病人数的总和。我国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五十岁以上女性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正遭受着骨质疏松症的痛苦折磨。

    据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关节外科主任王相利博士介绍,严重骨质疏松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将显著增加病残率和死亡率,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此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王相利说,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发病率为27.5%-32.6%。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发布《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在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髋部骨折病例为23万。

王相利主任为患者治疗。

    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尽早预防可避免骨质疏松病情发展及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取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

明确诊断后要系统化治疗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主要指幼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继发性主要包括:内分泌性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

    骨质疏松症骨折多发生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发生部位多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因此,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时加重。”王相利说,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更容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身长缩短、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如果有新发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也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剧烈叩击痛。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据介绍,WHO建议根据骨密度(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到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只要明确了诊断,就必须给予系统化的治疗。除了继续坚持运动、合理营养外,药物治疗能有效的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预防“骨松”应从儿童做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需要治疗,也希望进行早期预防。但是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许多人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预防方面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合理膳食营养,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二级预防指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三级预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王相利主任在为患者治疗。

    “人们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要养成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王相利说。  提起骨质疏松的预防,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补钙,但是“骨松”的预防绝不仅仅只是补充钙剂这么简单。

王相利介绍,在饮食中添加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提高钙的吸收量就要选择含钙丰富的食物,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建议的钙摄取量是800毫克。可以在三餐中有意识地多加牛奶及其他乳制品。还可多吃海产类、虾米、西兰花、绿叶蔬菜、果仁及干果类等,也可从猪肉、鸡蛋、豆类、鱼等摄取养分,要避免太多肉类和盐,因为过多蛋白质和盐会加速钙的流失。 

 “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补充钙剂往往只作为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的辅助措施之一,单纯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应注意日常中的综合调养。”王相利说。

小贴士: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预防“骨松”做好这些

   1、合理膳食促进钙质的有效吸收利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前提。要注重摄入一些含钙量较多的食物,如奶类、虾、鱼、贝壳类水产品、骨骼制品、豆制品、绿色蔬菜等。

2、适量运动以保持骨骼质量。骨质疏松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多在活动时或负重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但一定不要因此而拒绝运动。如果长期卧床,会加速骨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和丢失。运动能改善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骨质疏松者应积极参加锻炼,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3、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骨质疏松。

4、戒除不良嗜好。要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做到低盐饮食。长期酗酒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过量饮用咖啡、高盐饮食都是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

5、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许多慢性疾病,如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及血液病(恶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积极治疗上述慢性疾病对防治骨质疏松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