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回暖,有共享单车的功劳

2019-10-16 09:0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74771) 扫描到手机

文/乔杉

公共自行车迎来了“回暖”。数据显示,今年8月,北京市朝阳、海淀等10个投放区,公共自行车日周转率同比增长,已经超过共享单车,最高的延庆区日周转率接近共享单车的6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城市公共自行车工作部副秘书长李武强表示:“共享单车热潮过后,各地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数据都有了好转的趋向。”(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一直被拿来比较。作为“老大哥”,公共自行车出现得相对较早,但共享单车这个“小弟弟”,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在共享单车的步步紧逼下,很多地方的公共自行车步步退缩。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公共自行车的退出似乎成了迟早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共享单车具有更多的优势。谁能想到,不到两年时间风向就变了,共享单车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不必讳言,公共自行车回暖有共享单车的功劳。也要看到,共享单车降温,其实并不必然等于公共自行车回暖。且不说依然有一些共享单车雄心勃勃,就说公共自行车本身,如果依然以一种落后面貌存在的话,也未必就能够回暖。其实,在过去几年,受共享单车影响,公共自行车也变了很多。今天的公共自行车,通过不断升级改进,已经逐步融入了共享单车之长。拿价格来说,现在不少共享单车大大提高了价格,而公共自行车的价格优势反倒出现了。以北京市为例,骑行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之后每小时加收1元,这样的价格维持了7年之久,现在远远比共享单车实惠。

提到公共自行车,“桩”一直饱受批评,认为是落后模式的代表。从一定意义上讲,“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手脚,但适当受约束,就一定是问题吗?一点约束没有,就一定是好事吗?回头来看,共享单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恐怕就是少了“桩”。可以说,绿色出行市场很大,容得下也需要不同单车模式。现在的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都存在自身问题,未来的方向,其实就在于取长补短、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