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把“共享雨伞”它的名字叫慈善

2019-10-17 09:15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56714) 扫描到手机

文/李英锋

六年前,在浙江海宁市打工的冯海良在烈日下为一名车祸伤员撑伞遮阳,被当地人称为“伞哥”。如今,冯海良家因女儿患重病陷入困境,海宁市民纷纷捐款帮助“伞哥”,从各种渠道募得的善款已近20万元。(10月16日中新网)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轮回,是对慈善正能量的生动注解。尽管当初冯海良为伤员打伞时属于施者无心,并没有要求回报之意,但他已经自然而然地播下了一颗善的种子,而央视的报道、众人的关注为这颗种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现在,这颗种子长大结果,播种者冯海良成为受助者,为女儿治病募得了不少善款。慈善机制的运转并非只是偶然,而是一种有着某种联系的必然,有其规律可循。

笔者认为,慈善也是一把“共享雨伞”,搭建了一种爱心的共享模式。这把伞传递了互助的力量,传递了人性的温暖,让困弱者有了呵护,让无助者有了依靠,让绝望者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