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推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研究报告

2019-10-19 11:46 半岛网阅读 (96269)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笑笑 刘雪莲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投资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投资中国 40 年,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深化了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重塑,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研究、梳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很有意义,对于跨国公司更好投资中国也有参考借鉴价值。

19日上午,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重磅推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研究报告,让我们跟着报告,来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在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①

4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四大步

40 年前,改革开放伊始,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进行投资经营,投资规模从小到大、投资水平由低到高、投资区域从沿海到内地,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

2018 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 1349.7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截至 2018 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96.1 万家,实际吸收外商投资 2.1万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起步阶段(1979—1991)

1979 年 7 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颁布实施,当年就建立了 200 余家外商投资企业。

到 1985 年,批准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了 3000 余家,年均实际使用外资 8.7亿美元。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一时期的外资来源主要是港澳地区,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泰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已经开始对华投资。

从投资领域看,开始时期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宾馆等基础设施服务业。制造业领域投资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等加工项目为主。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建国饭店等则是当时代表性的服务业项目。

1980 年代中后期,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建成,如广东核电站、平朔露天煤矿、上海贝尔电话设备等,填补了行业空白,提高了行业生产水平。

1980 年代后期到 1990 年代初期,年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六千家,实际使用外资 30 多亿美元。绝大多数外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两省合计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数占全国总量的 53% 以上,比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总量的近 43%,比前期提高约 10 个百分点。

家用电器、通讯设备、轻型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加工等制造业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第二产业在外资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 80%。

跨国公司快速进入阶段(1992—2001)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芜湖等 6 个沿江港口城市、黑河等 13 个内陆边境城市和合肥等 18 个内陆省会城市逐步开放,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跨国公司也随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

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快速增长。1992—2001 年,实际外商投资金额从192 亿美元增长为 496.7 亿美元,年均增幅保持了 11.1%,1993 年还达到了 102.9% 的增速。

截至 2001 年底,累计外商投资金额为 5685.9 亿美元,比 1992 年底增加了近 5 倍。

1992 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已超过前 13 年(1979—1991 年)总和,实际使用外资为前 13 年总和的 44%。

10 年间,年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47 万家,实际使用外资 370 亿美元,分别为上一阶段年均规模的 5.8 倍和 11.7 倍。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自 1992 年起,中国已连续 27 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稳居吸收外资前 10 位国家 / 地区之列。

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等新形式及投资性公司、创业投资企业、研发中心等功能性企业发展迅速,外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信心增强,采用设立外资企业(外国投资者独资或外国投资者合资)方式进行的投资逐年增多。

1997 年,新设立外资企业数已超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数;2000 年,新设立外资企业数占比已超过 50%,外资企业实际投入金额超过合资企业;2001年,外资企业实际投入占比超过 50%。

中国吸收外资的形式有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方式。开发初期,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外借款是最主要的吸收外资方式。从 1992 年开始,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取代对外借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吸收外资方式,并且份额逐渐上升,1992 年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 57.3%,2001 年已经上升为 94.4%,增加了 37.1个百分点。

1992—2001 年,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的平均比重为 74.8%。相应地,对外借款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的比重逐年下降,1992 年比值为 41.2%,1993年已下降了 12.5 个百分点,降为 28.7%,2001 年已经降为 0。

这表明,市场化的跨国公司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引进外资的主流。

1992 年以后,制造业已经成为跨国公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最主要领域。

1997—2001 年外商投资的 71.3% 是投资于第二产业;27.1%

投资于第三产业;投资第一产业的金额非常少,仅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 1.6%。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中国市场加快开放,外商投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开始大幅增长。

90 年代初期,来自港澳台的中小型项目占据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到了 2001 年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

1992—2001 年来自台港澳的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总额的比重从 79.5% 下降为 42.8%;相应地,来自欧美日对华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从 13.3% 上升为 27.7%。

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重要目的地(2002—2012)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进一步开放,规则进一步接轨,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这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环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继续稳定增长。

从外商投资规模看,2002—2012 年的 11 年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共计37.3 万家,实际外商投资近 9600 亿美元,年均实际使用外资 871 亿美元,是上一阶段的 2.4 倍。2002 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4 万个,2003—2006 年保持在每年 4 万个以上,

2008—2011 年年均约 2.7 万个,2012 年为 2.5 万个,同比下降 10.1%。资金密集程度大幅提高,单个企业投资强度为上一阶段的 2.8 倍。单项投资规模从 2002 年的 154.4万美元增长至 2012 年的 448.2 万美元。

从投资方式看,自 2002 年中国政府的并购规定施行后,跨国公司开始以并购方式在华投资。2012 年,在新设立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外资中,以并购方式投资占比分别为4.9% 和 4.1%。

从外资产业结构看,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从2002 年的 144.2 亿美元迅猛增至 2012 年的 602.7 亿美元,扩大了 3.2 倍。

2008 年,在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中,服务业占比(54.5%)首次超过制造业(42%);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国总量中占比(50.9%)超过制造业(46.9%)。

另外,至 2012 年底,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中已有 480 多家在华投资或开展经营活动,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超过 1400 家。

从投资进程看,外商投资金额从 2002 年的 550.1 亿美元增至 2012 年 1117.2 亿美元,期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小幅同比下降了 2.6%,2010 年大幅反弹至17.4%,随后波幅收窄,逐渐恢复增长。2002—2012 年,外商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为 7.8%,每年平均投资规模为 800.8 亿美元,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入世以后,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吸收外资的主角从制造业转为服务业。

2002—2012 年,服务业累计吸收外资 3368.7 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 38%;同期制造业利用外资金额为 4906.6 亿美元,占同期外资金额的 55.5%。

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在中国外商投资中占比较低,但总体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4—2012 年,外资并购在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上增长很快。2004 年,在华跨国并购交易 482 件,占外资总项目数的 1.2%,并购金额为 3.3 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 0.5%。

2012 年,跨国并购交易 1213 件,占外资项目总数的 4.9%,交易金额45.6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 4.1%。

并购交易的主要方式是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其中以对非国有企业的股权并购为主。2012 年,外资对非国有企业股权的并购交易 1132 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0.5 亿美元,同比上涨 31.4%;对非国有企业资产的并购交易 55 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5 亿美元,

同比上涨 8.1%;对国有企业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的金额都较少,分别为 4800 万美元和 300 万美元,均比 2011 年下降 95% 以上。

新常态下跨国公司投资高质量发展(2013 年以后)

2012 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总体稳健发展,质量继续提升。

2013—2018 年,中国外商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从 2002—2012 年的 7.8% 降至 2.8%,增速有所放缓。在国内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国际市场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18 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533 家,同比增长 69.8%;实际使用外资 134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实现平稳增长。

2018 年中国仍然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跨境投资中位居第二,占全球跨境投资的比重从 2012 年的 7.6% 提升至 2018 年的 10.7%。

在此期间,年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3 万家,略低于上一阶段平均水平。实际使用外资从 2012 年的 1117 亿美元缓增至 2018 年的 1383.1 亿美元,年均实际使用外资1327 亿美元,比上一阶段增加 52%。2018 年当年实际使用外资约为改革开放初期的 150倍。

服务业在吸收外资总量中占比进一步提高。2018 年,在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量中,服务业占 88.7%,制造业占 10.2%;在实际使用外资总额中,服务业和制造业占比分别为 68.1% 和 30.5%。但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出现回升,同比增幅达 20.1%,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 4.8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 35.1%。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18 年底,全国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18.1 万家,其中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 11931 家,占比为 6.6%。外商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124 家,实际使用外资

178.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51.2% 和 18.7%,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占比分别为 5.2%和 13.2%。以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重比 2011 年提高 9 个百分点。

截至 2018 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96.1 万家,实际使用外资 2.1 万亿美元。现存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 3%。2018 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 19681 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 42.6%,其中出口 10360 亿美元,进口 9321 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41.7% 和 43.7%。缴纳税收超过 3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总额的 17.9%。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近 1.7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 25.3%。

2013 年以后,中国吸引 FDI 流量在全球总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夯实全球引资大国的地位。2013—2018 年,中国吸引 FDI 流量在全球总量占比从 2002—2012 年平均值 7.6%升至 8.6%。2013 年,中国吸引 FDI 总量在全球排名第 2 位;2014 年,中国排名首次升为全球首位,随后 2015—2016 年下降至第 3 位,2018 年恢复第 2 名,排名仅次于美国。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变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企业数不足 3%,但贡献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利润、五分之一的税收收入和 13% 左右的城市人口就业,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近年来,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商投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彰显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资的坚定决心。新的《外商投资法》全国人大已经通过,2020 年 1 月 1 日将正式实施,可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多个重要文件,推出多项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措施。各部门和各地方加大工作力度,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确保放宽准入、财税支持、权益保护等具体措施落实到位,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在华投资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2018年 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四大战略举措。

2019 年 6 月,习近平主席在 G20 大阪峰会上,再次强调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加强经贸谈判等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相信,中国今后会为跨国公司投资提供更多市场机会、更好投资环境、更高投资回报,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前景光明。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投资也会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