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0日,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14个省市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将汇聚青岛,峰会期间配套举办2019新动能·青岛展览洽谈会。此后,跨国公司领...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③ 40年,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故事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投资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投资中国 40 年,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深化了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重塑,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研究、梳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很有意义,对于跨国公司更好投资中国也有参考借鉴价值。
19日上午,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重磅推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研究报告,让我们跟着报告,来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在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③
40年,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故事
半岛记者 刘雪莲 刘笑笑
40 年前,改革开放伊始,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进行投资经营,投资规模从小到大、投资水平由低到高、投资区域从沿海到内地,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
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故事,见证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足迹。
起步阶段,
捷足先登的德国大众
1978 年10月,中国政府一个技术引进代表团访问美国。在与通用公司谈判重型汽车技术引进项目时,通用方面提出来,除了技术合作,通用公司还可以与中方建立合资企业。
中方人员对此含义并不了解,经美方人员解释才明白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虽然觉得挺有道理,但又觉得不可思议:你是资本家,我是共产党,怎么能够一起投资经营呢?
代表团回来后把此事向上级报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并明确说,“不但轿车可以搞合资经营,重型汽车也可以搞”。于是,中方在与美国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公司谈判合作事宜时,开始考虑合资经营问题。
1979年3月,中方代表团再次赴美,专门与通用公司谈投资合作,遗憾的是,通用公司董事会最后否决了这一意向。而大众公司却对直接投资经营很感兴趣,最后捷足先登,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984 年 10 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成立;1991 年 2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目前在上海、长春、大连、南京、仪征、成都、佛山、宁波、长沙、乌鲁木齐和天津建有生产基地,并正在青岛等地建设新工厂,拥有超过20 家企业,员工 95000 多人。2016 年末,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拥有约 3000家授权经销商,经销商员工 38 万多名。
让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吧: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建国饭店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北京迅达电梯公司、天津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天津威娜宝洗发用品公司、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天津大塚制药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北京吉普汽车公司、新疆天山毛纺织品公司等。这些项目虽然普遍投资规模不大,在经营初期也曾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最后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快速进入阶段,
扎根中国的西门子
从1992年后,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快速增长,制造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最主要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取代对外借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吸收外资方式,并且份额逐渐上升。
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与中国开展合作源远流长:1872 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并在19世纪末交付了中国第一台蒸汽发电机以及第一辆有轨电车。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
但是,西门子中国本土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则是1994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第一家由外国企业组建的控股公司。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正是西门子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真正成为一家中国企业的40年。西门子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 财年(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81亿欧元。西门子在中国拥有超过33000名员工,中国已成为西门子第二大海外市场。
西门子和青岛也很有渊源。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于2016年3月成立。这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以外设立的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2017 年底,西门子携手青岛澳柯玛建立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共同从事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的合作研发。
截至 2018 财年,西门子在中国拥有 21 个研发中心,近 5000 名研发和工程人员,以及近 13000 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顶尖的研究人员在西门子设在北京、上海、 苏州、南京、武汉、无锡、青岛和成都等地的世界一流的创新实验室里工作,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其中,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已成为西门子中央研究院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究机构。
投资重要目的地,
卡特彼勒并购山工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进一步开放,规则进一步接轨,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这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环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继续稳定增长。
从投资方式看,自2002年中国政府的并购规定施行后,跨国公司开始以并购方式在华投资。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重要目的地。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卡特彼勒并购山工。
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制,主要生产装载机。2005 年美国卡特彼勒收购山工40% 股权,2007年再次收购山工中方股东全部股份,山工成为卡特彼勒全资子公司。
2013年11月,山工正式更名为“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
卡特彼勒并购山工后,将其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加投资、引进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引进吸收卡特彼勒 6Sigma、CPS、TPM、5S 管理及 MQ12005 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卡特彼勒企业管理理念的成功融合,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2004 年山工注册资本为 436 万元。随着公司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先后已进行6次增资。至今,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总投资 25.6 亿元,注册资本12.51 亿元。
卡特彼勒不遗余力支持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的建设。
2012 年开工建设推土机工厂,2017 年 CAT 品牌 950GC 装载机实现销售 1000 台以上,同时符合欧 4 排放标准的 CAT950GC T4 装载机也投入生产,为高端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7 年开始引进的卡特品牌平地机、压路机等系列产品,2018 年起逐步开始量产,产品推向市场后,大大提高了公司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2019年,卡特彼勒完成投资1.65亿元,引进CBS软件系统、卡特矿业项目、卡特试验基地项目。
卡特彼勒在青岛投资建立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和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共同组建了一支拥有高水平人才的研发队伍,针对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出创新型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卡特彼勒并购前,山工主要产品为装载机,年销售额只有8.9亿元,亏损6400万元,资产负债率98%。卡特并购后,公司产品品种、规格逐渐增加,目前主要生产“CAT”和“山工机械”两大品牌产品,产品包括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井下刮板运输机等,产品覆盖中国及其他 69 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销售收入41亿元,出口17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
高质量发展,
英特尔投资中国
2013年后,跨国公司在中国进入新常态下的投资高质量发展。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 PC 产业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刚刚进入中国的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一样,也不了解中国市场,只能摸索前行。在这一阶段,英特尔慢慢地了解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环境和游戏规则,发现了一些产业机遇,也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在这一基础上,英特尔制定了中国业务发展战略——抓住中国电脑普及的机遇,与中国 IT 产业共同成长。
目前,英特尔在华员工约 8200 人,协议总投入约 130 亿美元。英特尔在中国拥有美国总部之外最为全面的部署,覆盖了前沿研究、产品技术开发、精尖制造、产业生态合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投资、企业公民责任等。
让我们来看看英特尔2013年后在中国的部分大手笔。
2014年12月,英特尔宣布在未来15年内投资16亿美元,对英特尔成都工厂的晶圆预处理、封装及测试业务进行全面升级,并首次把高端测试技术引入中国。
2016年 11 月,英特尔成都高端测试技术(Advanced Test Technology)顺利投产。这项技术能够测试英特尔产品的各种类别并适用于多类产品,诸如高性能计算、5G 通信、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由此,英特尔成都工厂全面实现了集芯片封装测试、晶圆预处理和高端测试技术于一身的重大“创新睿变”,成为美国境外唯一的高端测试技术工厂。
2015年10月英特尔宣布投资55亿美元,升级大连工厂为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基地。该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投产,这是英特尔迄今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投资。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也是英特尔深化与中国共创新战略的重要节点。2014年,英特尔宣布宣布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并设立总额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鼓励合作伙伴在超级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创新。
2015年6月,英特尔与贵阳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协议共同推动贵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和众创空间发展,打造“三维一体”的创新平台。
2017年8月,英特尔、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和贵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三方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加速贵阳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发展,以及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创新。
2016年11月,随着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入驻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已经发展成为英特尔在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研发基地之一。此外,英特尔在中国还有 4 个研发中心。这些研发机构是英特尔技术创新的开放式引擎,为英特尔在技术、应用、服务和产业合作方面提供持续动力,不仅研发与中国市场相关的技术,同时还以培养全球影响力为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