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促销规则堪比"奥数"难度 消费者应擦亮眼

2019-11-09 08:55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53308) 扫描到手机

第11个“双11”即将如期而至。今年最惹人注目的不是超低折扣,而是各大电商堪比“奥数”难度级别的促销规则。各大电商玩出了哪些促销新花样?简单的买买买为何硬要升级为“奥数题”?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该如何擦亮“慧眼”?一起来听思客君分析。 

电商玩出了哪些新花样

打折促销历来是“双11”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各自翻新花样:天猫除了沿用数年的定金抵扣和满减的购物津贴外,还推出了“喵铺”、“盖楼”等新玩法。拼多多走的是“简单粗暴”的购物补贴路线,但是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已将一些较为高端的产品囊括进来。京东则继续在“粉丝经济”上做文章,邀请今年在热播电视剧中大火的人气明星成为品牌代言人。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今年“双11”真心太难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各大电商不断推出越来越“花里胡哨”的玩法呢?

第一,发力三四线城市,抢占“下沉市场”。

第二,推动全系列产品的联动盈利。每一个电商平台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以天猫为例,它的背后关联着支付宝、优酷、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产品。如果没有盖楼这样复杂的促销活动切实提高用户活跃度,阿里可能只能借助开屏广告等传统手段来推广其他APP,对于整个阿里经济体来说,效果不一定是最好。

第三,电商平台需要用复杂的玩法来提升用户的价值。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一场成功的促销活动,关键在提高每一笔用户订单的收入。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要从购买频率和客单价上入手。首先,各大电商平台一般会设定一个固定的购物津贴标准,例如天猫是“满400减50”。其次,通过复杂的促销活动,用户可以在完成任务之后领到小额购物补贴,完成多份任务则可以领到多份补贴。理论上来说,用户都存在“损失厌恶”的心理。在拥有这么多购物津贴的情况下,再叠加固定满减,消费者可能就会觉得不用白不用,从而为了优惠凑单购买更多东西。这样一来,单笔用户订单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消费者该如何擦亮“慧眼”

年年都有“双11”,然而似乎没有哪年的“双11”优惠活动,能真的让人算明白。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该如何擦亮“慧眼”?

先涨后降、明降暗涨:曾有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11”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搓搓”涨价了。

在赠品上做文章: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如有附送的赠品,要截图保留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

区分“电商专供”: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买买买的时候要留意“电商专供”。这类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是在颜色、配置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

小心“红包陷阱”:最后就是小心“红包陷阱”。需要个人信息的、拆红包要求输密码的都不可相信,高额红包也要提高警惕。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