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沃家园 市北区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垃圾分类新模式

2019-11-17 09:12 半岛网阅读 (88635)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1月17日消息 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面临环境脏乱、垃圾混放等环境治理难题。2018年7月以来,郑州路社区书记王艳芳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践行为民宗旨,以垃圾分类与社区环境美化为切入点,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绿色循环,共美家园”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郑州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社区环境大为改观。

劳模带头,多元力量共汇聚

市北区王艳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们意识到:社区是环境治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劳模应当在环境治理中发挥引领带头示范作用,工作室开始带头垃圾分类实践,期望打造适宜于本社区的垃圾分类与环境美化模式。

王艳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制作环保酵素

  在工作室的努力下,社会组织“青岛你我创益社工服务中心”进驻社区对项目实施专业设计,青岛市城乡规划学会、市北区环保局以及多个驻街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纳入项目实施主体,为社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另外,工作室在社区内开设邻里“壹起分”课堂,主要宣传垃圾分类等绿色发展行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现场互动,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王艳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凝聚起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的力量,共同开展共美家园行动。

厨余垃圾变资源,社区空间换新颜

工作室联合青岛你我社工机构创新性地将“家庭生厨余减量一社区堆肥还土一共建社区花园”形成绿色发展的有机循环闭环。在家庭端,通过倡导社区家庭进行垃圾分类与厨余垃圾堆肥,调动社区家庭的内生力量,参与家庭垃圾分类和减量、循环。工作室团队成员引导居民利用堆肥桶,将家庭日常产生的菜叶、果皮、果核(“菜果果”计划)剪碎切碎后放进堆肥桶,撒一定比例的菌粉,家庭端的厨余垃圾收集工作即完成。在社区端,形成了“定时定点收集、志愿者轮值管理”的制度,厨余垃圾在家庭端被收集起来后,统一投放至社区堆肥箱,为后期社区花园建设提供天然肥料。

发现自然之美,打造社区“自然博物馆”

  2018首批培训35户家庭带动居民参与,2个月时间,有150多个志愿者学习并持续参与厨余垃圾分类堆肥,实现厨余减量 3000公斤,如今社区建成1处社区花园博物馆、1个阳光育苗站、4个厨余堆肥点,2个社区花园,200多个家庭带头,500户家庭参与的规模。

垃圾分类新模式,绿色发展入人心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社区居民围绕环境治理主题,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了五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堆肥收集管理队”“银发护花队”“能工巧匠队”“绿主妇队”“炫绿少年队”形成覆盖老、中、青、幼等多个群体的绿色行动。“堆肥收集管理队”由社区党员自发组成,每天定点收集家庭堆肥;“银发护花队”志愿者由爱好种植的长者组成,主动提供社区花园苗木和堆肥箱设置和管理。“能工巧匠队”是由独具社区特色的公益性岗位男性志愿者组成,主动担当起社区花园维护、社区堆肥箱翻肥管理职责,“绿主妇队”主要由社区妈妈们组成,环保酵素、环保制皂、参与式花园规划都有她们的担当;“炫绿少年队”主要由小学生志愿者担当,菜果果堆肥、“小手拉大手邻里壹起分”等社区宣传的主力。垃圾分类与社区环境美化的新模式,激发了居民的热情,不同群体的居民自发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炫绿少年志愿者队参与花园种植

  每天早上郑州路社区广场都能看见居民们将厨余垃圾放入堆肥箱,社区能工巧匠志愿者笑脸相迎,热情鼓励,精心呵护社区花园与社区环境。王艳芳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出垃圾分类新模式,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社区居民们共同奏响了垃圾分类与社区环境美化的晨曲。

记者 孙贴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