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蓝色教育,2022年青岛涉海高校将超十所

2019-11-19 14:56 半岛网阅读 (72707) 扫描到手机

到2022年,建成20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100所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将超5万……11月18日,青岛市教育局下发方案,全面提升青岛海洋教育品牌,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

在普高设置海洋教育基地班

到2022年建10所全国引领示范校

11月18日,青岛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青岛海洋教育品牌,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方案》提出,到2022年,青岛的海洋教育改革发展要取得显著成效,全学段、多层次、高水平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内推广。到2035年,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态圈,海洋教育青岛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海洋基础教育推广普及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学生海洋意识培育,将海洋教育与“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结合,推动海洋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支持高水平幼儿园、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段校(园)本课程开发,探索海洋STEAM课程,推进“海洋专家走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课程化,形成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学段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完善海洋教育教研体系,将海洋教育课纳入中小学优质课评选。

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机制。设立中小学生“海洋探索奖”,每年评选表彰海洋研究学习优秀学生和成果。探索海洋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在普通高中设置海洋教育基地班,在学生选拔、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师资与设施配备等方面开展实验,推动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贯通培养。

加强海洋特色学校建设。到2022年,建成20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100 所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形成规模可观、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集群。

同时整合海洋科普联盟、海洋科技馆、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军博物馆等科普场馆以及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建设海洋教育基地,打造15处海洋教育类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10处海洋教育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定期举办全国性海洋教育活动、海洋夏令营、海洋研学博览会和国际海洋教育论坛。

加强涉海类品牌职业学校建设

到2025年,涉海高职院校专业达到30个以上

在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设过程中,《方案》提出做实做精海洋职业教育。

加强涉海类品牌职业学校建设。推进服务文化旅游、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等涉海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建设,办好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筹建服务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高职院校。推进中高职学校涉海类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船舶驾驶、海事管理、邮轮乘务等专业体验基地、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推进海洋领域重点专业群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船舶电气技术、港口机械、海洋化工等海洋类专业品牌。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专业领域及规模。到2025年,涉海高职院校专业达到30个以上。

完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院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做优做强海洋高等教育

到2022年,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

高等教育方面,青岛提出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对接全市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和空间布局,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在青设立科教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涉海高校在青项目建设,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扩大在青办学规模,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建设高水平海洋学院。争取到2022年,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

加大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力度。实施在青高校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涉海学科方向,推动省市与涉海重点大学整体性共建和涉海重点学科共建,引导高校适应青岛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调整和整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鼓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在青高校以及中科院青岛科教园、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海洋+国际化”

引进涉海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

推进“海洋+国际化”。以海洋为纽带,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和学校结好、教师访学、学生研学等对外交流示范项目。积极引进涉海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推动申建独立法人的中德工业大学。支持在青高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海洋领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强化平台思维,办好中国-新西兰未来青年领袖峰会、青岛友城和上合组织国家青少年游学青岛、中日韩东亚文化体验活动等品牌项目。积极承办海洋教育国际会议和竞赛活动,吸引国际海洋教育组织落户。打造“留学青岛”品牌,建设国际海洋创新人才集聚地和留学目的地。

同时推进“海洋+信息化”。率先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教育领域的应用,丰富海洋教育形式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和中小学校建设海洋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学生海洋素质指数测评体系,运用大数据评价分析手段,指导改进海洋教育教学。依托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等平台,开发海洋VR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推进“海洋+军民融合”。支持办好以“学海学军、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海军小学、海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