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沂水大美新临沂 人杰地灵红色谱新篇

2019-11-22 06:39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89669) 扫描到手机

壮美的临沂三河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文/半岛记者 刘雪莲 王好 图/临沂市委宣传部提供

这是一片用文明点亮自信的土地。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临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这里;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都出生或生活在这里。

这是一片用生命诠释奉献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临沂120多万人拥军支前,涌现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

人杰地灵的临沂,以大美蒙山沂水为身,以红色沂蒙精神为魂,在新时代用激情书写奇迹,描绘一幅大美新临沂的壮丽画卷。

旅游胜地提质升级

这是一片孕育人间奇观的土地。

沂蒙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蒙山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长3800米的莒南天然卧佛被誉为“世界奇观”;沂水地下大峡谷全长6100米,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沂河小埠东橡胶坝长1247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平邑自然博物馆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临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尤其是山岳资源、红色资源、温泉资源、乡村资源突出。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游、以东夷文化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游、以汤头温泉为代表的汤泉游已经成为临沂旅游的耀眼名片。目前全市9个县已有6个县创建成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全省第一,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强县集群现象。

如何将山水沂蒙的先天优势发掘好、利用好、推广好、延续好,是这些年临沂旅游一直在做的事。

依托于优质的自然生态体系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临沂旅游正在从景点游向全域游拓展、从观景游向体验游深入,旅游图层日益丰富,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升级。

目前临沂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71家,其中5A级1家、4A级27家;星级饭店3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均位于市区),四星级6家,国际品牌酒店2家,客房总数4818间,床位总数8185张。

全市旅行社102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5家、全国百强社1家、赴台资质旅行社1家。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28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5家、省级旅游强县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4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6个。

红色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上半年,临沂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81.9万人次,同比增长9.10%,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20亿元,同比增长13.12%。旅游已经成为推动临沂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内生动力。

沂蒙精神一路传承

临沂是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基因富集区。沂蒙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临沂人民,也成为这座城市不断发展、蝶变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临沂通过统筹政府、市场两个主体,整合全市沂蒙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搭建“红色沂蒙”智慧运营平台,做大做强沂蒙红色教育品牌等一系列举措,着眼将沂蒙精神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品牌化、全域化、立体化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临沂方案”逐步显现。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大地支前女英雄团体“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流传至今。如今,新时代临沂扶贫“六姐妹”模范群体正在用实际行动延续着这份红色基因。牛庆花就是新时代“六姐妹”的代表。

记者联系到牛庆花的时候,她正在参加县里举办的农业电商技能培训班。作为新时代临沂扶贫“六姐妹”之一,沂市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的牛庆花跟支前女英雄团体“沂蒙六姐妹”恰好是同一个镇的“老乡”。

四年前,牛庆花通过参加村里的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培训班,开始尝试开网店,从一位务农、带娃、照顾父母的普通“留守农妇”,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达人、致富带头人,把村里的土特产卖成了“网红爆款”。同时签约农户300户,帮助16户贫困户脱贫。2019年以来,她的网店销售收入已经近700万元,仅桃子就卖出了100万斤。“下一步准备做供应链,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创业、做电商,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牛庆花说,“我认为的沂蒙精神就是,党群一心,心心相印,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做好自己的同时去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人民群众是红色基因最广泛的传承者。近年来,在临沂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临沂国际商城“拓荒牛”王士岭、“齐鲁时代楷模”王成龙、新时代乡镇党委书记楷模许步忠等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1179.8万的人口,1.7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临沂,这个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是全国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沂蒙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995年底,沂蒙山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18年底临沂市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即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部署后,临沂制定了“1516100”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努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516100”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即以乡村振兴规划纲要为统领,聚焦聚力5大振兴,推动实施16大专项工程,重点抓好100项工作任务。

今年,临沂市财政整合涉农资金10亿元,设立了市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目前已筹集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73亿元。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重点投向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等十二大平台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积极争创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县一品”创新产品达到64.3亿元。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1516100”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临沂决定从今年起至2022年以前,利用三年时间重点打造市级乡村振兴十二大项目平台,其中包括,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6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60个,市级田园综合体30个,市级特色小镇20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3个,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乡镇30个和主体创建100个,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600个、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400个、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到2022年达到9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个。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领,高质量打造沂蒙乡村振兴的载体和平台,促进乡村振兴在临沂市科学扎实稳步推进。

文化生态共融共美

进入5月中旬,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平邑县就会被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点亮,山岭沟渠是她,房前屋后是她……

在临沂农民的口中,这是最实在、最美丽的花,她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既能保持水土,还能带富百姓,更能做成药品育养世人,恰如那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如今,平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流通量占全国的80%以上,年产值达到45亿元,带动31万人就业。

今年46岁的王剑锋,1996年退伍返乡后就一头扎进了云头山的荒山野岭中,白手起家干事创业。如今的山头已然一片葱茏,金银花、果树、茶叶等成为了主角。王剑锋牵头成立了鲁蒙农业科技公司,建立了占地1500亩的种植基地,注册了“鲁蒙”“邑城红”商标,开发出金银花红茶、茶饼、花蕊茶等系列产品,带富了近200户农民。

临沂没有基础条件优势,没有经济发达优势,但却有沂蒙精神为这片红色热土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因此,临沂坚持让红色文化润泽蒙山沂水,让红色文化与良好生态在此实现“共融共美”。

如果说蒙山沂水带来的青山绿水和乡村环境的整治提升,是为临沂乡村带来了“外在美”。那么,挖掘整理沂蒙精神,用活用好红色文化,就是临沂乡村独具特色的“内在美”。

为此,临沂一手抓沂蒙精神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沂蒙山》《沂蒙情》《崔家沟》等艺术精品催人泪下,“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百村行”活动如火如荼;一手抓乡村文明行动,在乡村建设文明实践中心、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史馆等文明阵地,让无处不在的文明气息浸润乡村、涵养农人。

近年来,临沂坚持抓“七改”促基础设施提升,抓“四清”促人居环境整治,抓“十百千”促典型示范引领,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0个,省级示范村92个,带动提升村庄1000多个,全面打响了“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的形象品牌。

临沂名片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邻苏北。现辖3区9县3个开发区,人口1179.8万,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

文化古城

临沂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于临沂城。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中有7孝在临沂。宗圣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和珠算发明家刘洪等都出生或曾生活在这里。

商贸名市

临沂商城核心区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31个,经营户10.2万家,商品涵盖27大类200万个品种,“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客流量30万人次。

市场繁荣带动了物流业发展。临沂是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商城有物流园区24处、配载线路20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几乎所有港口和口岸,日均发送货物20多万吨,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30%。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格局。今年前三季度,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3760亿元、物流总额5600亿元。

资源大市

农副产品产量高、质量好,有花生、黄烟、桑蚕、柳编、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八大特色基地和蔬菜、果品两大优势产业。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8种,其中,白云岩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金刚石、石英砂、陶瓷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枢纽城市

兖石、胶新铁路形成十字交叉,鲁南高铁开通。开行了临沂至重庆、太原、莫斯科(明斯克)等国际国内货运班列;京沪、日东、青兰、长深、临枣五条高速公路环绕市区,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515公里和2.86万公里,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150公里,临沂综合保税区运行良好;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目前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4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