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里放着当票,还借给好友巨资出诗集,这才是真友情

2019-12-08 10:14 半岛网阅读 (63033) 扫描到手机

张文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1935年10月

这首《断章》在中国新诗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诗人的哲思在澄澈的流水中升起,浮动于桥上,萦绕于红楼的窗口,飞升于明月之上,如梦如幻。

这首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主客体之间的诗意转换,相映之趣,互为镜像。以古典诗歌常见的具象和意象,抽象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构筑空灵、隽永新诗的美与真。一首经典的诗歌,具有多重的解读,可理解为爱情,也可理解为哲学。

读卞之琳的这首《断章》,诗中的桥、楼、窗,令人想到青岛的特色符号:栈桥卧波,绿树红楼,海上明月,岛上落日。于是,诗歌中有了大海的潮音,青岛的色彩。

卞之琳,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既写自由体诗,又写新格律诗,在新诗格律化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探索,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1930~1939年)《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山山水水》《人与诗:忆旧说新》等。

从江苏海门走出来的诗人,卞之琳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此前他在上海的浦东中学读书,那时就开始动手写诗。进入北大后,师从徐志摩。他的诗歌,深为徐志摩所激赏。徐志摩将他引领进入诗坛。由于徐志摩提携的缘故,卞之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视为“新月”之中的一抹清辉。卞之琳和戴望舒,又被视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3年4月初,卞之琳利用春假,由北平来到青岛,拜访沈从文,并携带了一本诗稿《三秋草》。此时,沈从文在国立山大执教,寓居福山路3号。沈从文在他的宿舍——一栋红楼三层的房间,读卞之琳的诗稿《三秋草》,不由得击节赞叹。当卞之琳说出他的愿望,想出版这部诗集,可是面临着经济的压力。沈从文听后,慷慨地拿出30元,支持卞之琳自费出版新作《三秋草》。此时,沈从文月薪150元。当时一位中学教师的月薪30元至40元。沈从文手头并不宽裕,卞之琳看见过他抽屉里还放着当票。沈从文坚持把30元钱塞给卞之琳。

卞之琳回北平后,就用这些钱将《三秋草》印出300本(卞之琳晚年回忆说是180本),这书成为卞之琳得以出版的第一本诗集。1933年《三秋草》由新月书店出版,这本薄薄的诗集,开启了卞之琳丰厚的人生。

而沈从文资助卞之琳出版诗集《三秋草》,成为文坛的一则佳话。有意思的是,臧克家决定自费出版诗集《烙印》,是在卞之琳的建议下。卞之琳跑了几趟清华,请闻一多写了序言。卞之琳设计封面,他说,封面设计是参照闻一多诗选设计的。卞之琳和李广田找北大红楼底下的印刷厂给印的。闻一多支持20元,王统照支持20元,另外,是一位朋友(王笑房)慷慨解囊。花了60元出版的诗集,四百本很快脱销。时,臧克家是国立山大的学子。

卞之琳和臧克家的处女作,都是在山大师友的帮助下,得以出版发行。诗坛冉冉升起两颗新星,苍穹之上,有青岛蔚蓝大海的影踪。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