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嗑就停不下来!春节将至,咱们来唠一唠,你中瓜子的“毒”了吗?

2020-01-17 20:59 半岛网阅读 (190016) 扫描到手机

如何过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春节?

作为过年必备项目,没有瓜子就不算过年!瓜子抓一把,一嗑停不下。

中国人的吃瓜子技能简直就是与生俱来,不管来者是哪个帮派,是西瓜子、葵瓜子,还是白瓜子,咱们轻轻一咬,舌尖一卷,就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瓜子仁。

拜年串门嗑一嗑、看戏吃瓜嗑一嗑、老友相聚嗑一嗑……

生活真快乐!这到底怎么回事?

嗑瓜子为何快乐?

嗑瓜子一时爽,一直嗑一直爽。其实是因为大脑有一种“奖励机制”,人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人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质。而当我们完成了预设目标,作为奖励,大脑就会增加快乐素的分泌,让人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巧的是,嗑开瓜子,吃到藏在壳里瓜子仁的过程刚好完成了这样一个设定。不断地重复,不断实现这个小目标。从而,让你“嗑瓜子上瘾”!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一直嗑,攒起来一口吃掉,会不会得到更大的快乐?

这个问题就好像:

同样金额的工资月发和年发,你更想要哪一个?你get到了吗?

瓜子的前世今生

瓜子,无外乎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其他瓜的籽,要么无法批量生产,要么无法当零食食用。

嗑瓜子的快乐,古人早有体会,早在北宋,就已经有了“吃瓜群众”。

北宋

《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吃瓜子”。吴越(江浙地区的借代词)广为流传的《岁时歌》记载:“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

明清

“嗑瓜子”已经非常流行。明清小说《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第十九回、第六十六回中,还多次提到“嗑瓜子”,可见嗑瓜子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流行。

民国

作家丰子恺专门写了篇杂文《吃瓜子》,文中描述:“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了无数咬瓜子的圣手。”

外国人嗑不嗑瓜子?

那么,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国人嗑瓜子呢?好像真的很少见到国外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面有嗑瓜子的情节。外国人是不是不吃瓜子呢?

美国人不喜欢吃瓜子等有硬壳的食物,这可能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但他们也会吃脱壳后的瓜子,只是在烤面包、饼干时用作装饰。在德国、法国人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和仓鼠吃的,不是人的食物。

但西班牙人和我们一样,对瓜子特别钟情。特别是现场看球的球迷们,瓜子就是他们看球的“最佳伴侣”。西班牙人嗑瓜子速度比中国人快。不过,西班牙瓜子基本上都是原味的,没有那么多香料,甚至连盐都少加。

此外,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人们也是吃瓜子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而像俄罗斯、土耳其等地跨亚欧的国家,人们也是比较喜欢吃瓜子的。但日本是个例外。在日本,几乎没有人吃瓜子。因为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的国家,他们认为,把食物放进嘴里再拿出来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嗑瓜子等于喝油?

过年时,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其乐融融。不过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很吓人,说瓜子含油量很高,吃瓜子等于喝油,这是真的吗?

以炒瓜子为例,每100克葵花子,去皮后可食用部分为50克,脂肪含量大约25克,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30克。尽管我们从瓜子中摄入的脂肪与从葵花子油中摄入的脂肪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说吃瓜子就等于喝油未免有些夸张,具体原因如下:

原因一:

虽然瓜子仁中的脂肪含量占了大约一半,但是瓜子中的脂肪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仅占了14%,无胆固醇。适量的油酸和亚油酸都有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作用,对身体有益。

原因二:

瓜子含有20%~30%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镁、钾、铜和膳食纤维等许多重要的营养成分。

原因三:

瓜子有结实的外壳保护,加工的时候也不需要人为地开辟一个裂口,所以,相对于其他裸露的坚果来说,瓜子中的脂肪、维生素E等不容易被氧化,较完整地保存了瓜子仁的营养成分,是坚果中不错的选择。

瓜子虽爽,且嗑且珍惜

瓜子千千万,健康莫忽视,嗑嗑嗑不停,“三高”找上你。

凡事都有度,吃太多瓜子有着潜在的健康危险哦!

  • 每100克瓜子所含热量大于570千卡,吃太多瓜子会增加热量和脂肪摄入,使体重增加、血脂升高,不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

  • 吃太多瓜子,容易引发舌头肿痛、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瓜子病”。

  • 用牙嗑瓜子,容易使舌头、口角糜烂,还会在吐壳时将大量津液吐掉,使味觉迟钝、食欲减弱,甚至引起胃痉挛。

瓜子虽好嗑,可不要贪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