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青岛,廿六、廿七的年货清单是固定的,为什么?答案文里找

2020-01-20 15:37 半岛网阅读 (45365) 扫描到手机

张文艳

廿六,来煮肉;廿七,杀公鸡

年货清单:猪头;鱼;鸡

  到了这一天,就要开始忙活餐桌上的必备品了。忙活了一年,不但辞旧迎新,而且会到集市上,把能够购买的最好、最丰富的餐桌食品买回家,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需要讲究的过年方式。

  猪头是大多青岛人餐桌上的必备食品,老家是崂山的王女士家每年都会备上,“以前还买刚杀的,自己回家褪毛蒸煮,现在都买现成的”。过年吃猪头的习惯在青岛流传了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猪肉是汉族人们的餐桌主要肉食,到了年节,家家户户都会杀头猪来丰富菜肴。刘敏松说,人们虽然平时省吃俭用,但年三十中午这顿团圆饭却极其舍得花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祭祀所用。

  在青岛人过年的餐桌上,最有特色的要数鱼。加吉鱼、刀鱼、鲅鱼、黄花鱼……各种海鱼散发着鲜味,同时也象征吉祥:年年有余。王铎告诉记者,过去青岛过年穷苦人家一般都会买鲭鱼,因为这种鱼非常便宜,“一分五、两分钱一斤,一毛钱能买七八条”。冬天如果没有新鲜的,就会买鲭鱼罐头。在王铎的记忆中,当年鲭鱼的一道著名菜肴是茄汁鲭鱼,用西红柿和鲭鱼做的,是他印象中的美味。

  而在王哥庄、沙子口等地,还有一种“以臭为香”的本土菜肴——想鱼(鲞鱼)。在当地,“想鱼”不仅是过年祭祀必须要有的一道菜,甚至有一句“无想鱼不成宴席”的俗语。其实“想鱼”是腌制的白鳞鱼,白鳞鱼是青岛本地较为常见的一种海鱼,同鲅鱼一样,不能人工养殖。发酵得好的“想鱼”,身上发红,蒸出来后,粉嫩可口,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年的气氛。在即墨,过年时也有一道必上菜系:豆腐炖鱼,意思是都有福气,鱼一般是干鲅鱼,和豆腐炖在一起,营养又能讨个好口彩。同样能够听起来好听的还有鸡,杀只鸡摆上桌,意为“吉利”,四喜丸子、鱼和鸡,一起组成吉庆有余。

  在青岛乡村,过年还有挂宗谱祭祖的习惯,民间叫“挂轴(zhu)子”。刘敏松告诉记者,在平度,做好一道菜,要先给供桌上一份。上供桌的菜,碗顶上要放几片菠菜叶,菜叶中间再放上一颗大枣。菜做全了,供桌也摆齐了。供桌的食品还要有年饽饽、水果、酒等,祭器有香炉、蜡烛、竹枝、柏叶等。宗谱下的供桌北边,摆放写着近祖姓名的牌位,叫请神主。大人在家请神主时,要事先打发孩子到先人的坟上送“吊纸”(特制的可以剪开的彩纸,缠在谷子秸上),相当于戏台上的“马鞭”,请祖爷祖奶回家过年。家中长辈点香、插香,带领全家男性子孙向宗谱行三拜九叩大礼。在城阳流亭,胡峄阳后人告诉记者,包括胡氏后裔在内的很多流亭人还会到胡峄阳祠拜上一拜,祭祖,祈福。接下来家长要亲自给各家庭成员斟酒沏茶、夹菜盛饭,全家气氛欢悦、互道祝福。鲁海说:“青岛人过年,除夕夜的第一道菜一定要吃‘和菜’,就是把菠菜、红白萝卜、粉条拌在一起,寓意新的一年和和美美。”

  准备一个月的吃食,就是为了年夜饭。这顿饭敬酒也有讲究,根据《青岛城市民俗》记载,一般情况下,小辈要先给老辈敬酒,对老人一年来的辛苦表示感谢;儿女再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子也端酒碰杯互相勉励。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