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车行二十载,有了他们才“巴适”

2020-01-22 11:07 半岛网阅读 (56647)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钟迎雪 

20年前,伴随着一声声“咣当咣当”,青岛到成都的列车K205驶入成都站台。这本是一趟“临时客车”,却因为满足了大量民众需求,继而变成了“正式客车”。这一跑,就是20年。 如今,列车已经成为鲁蜀之间的一座“金桥”,而且各方面也越来越“巴适”(好)。在这趟车工作了20年的丁树林已经55岁,列车在山东青岛与四川成都之间来回奔驶500万公里,而他在这480多米的过道上一走就是20年。 

乘客排队检票上车。

感慨

素质高了秩序好了

小孩子却不好哄了

“把箱子放得再紧凑一些,不要留空隙,下一站老乡再上来就放不开了,大家伙多担待一下。”从青岛站刚发车,56岁的青岛客运段列车长毕照安便扯高了嗓子喊着,开始巡检每个车厢,起身帮着乘客们搭把手。

着急检票回家团圆。

这样的场景,毕照安已经经历了37年。最近两年,毕照安明显感觉到大家的行李少了秩序好了。“以前秩序可没这么好,一晚上总得喊得嗓子哑下来,现在乘客文明素质更高了。” 

列车长陈辉整理行李箱。

车厢嘈杂,一阵幼儿的啼哭声传来。“看叔叔手里是什么?不哭了,叔叔就给你。”列车长陈辉从兜里掏出了几颗糖炒栗子,孩子却并没有停止哭闹。当孩子母亲打开手机音乐,孩子才逐渐停止了哭闹声,将目光缓缓停留在两颗栗子上。

“现在小孩不好哄了,以前我兜里都装着糖块,但凡逗两下,孩子都会乖乖拿去糖果不哭了,现在孩子都喜欢手机,平板动画片。”陈辉无奈地笑了笑说,“就差随身背个小电视了。”

有秩序的餐车环境。

感动

乘客在火车上呕吐

一句乡音传递亲切

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哪怕只是一句乡音。“小伙子,我胃不舒服,都吐哩,咋个办?”刚刚参加工作,20岁的杨建春听到乘客求助后急匆匆赶到卫生间,面对呕吐异物,杨建春看到后有些不适。一想到刚才这句川音,杨建春低下了头,硬着头皮清扫完,这是他经历的首次春运。作为四川南充人,在车上听到川音,这让杨建春觉得亲切十足。

车队队长进行换班会议。

晚上11时,很多乘客已经渐入梦乡,卧铺车厢也已经熄灯,列车长在餐车进行简短的换班会议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车厢巡检。

“今年怎么样啊?看着换发型了,比去年利索了。”乘务员老丁笑着问四川绵阳老乡陈永隆今年的收入如何。跑了这么多年,老丁不仅认得了一些熟悉的老乡面孔,甚至还学会了一些四川话,跟老乡们闲聊,也成了他的一种工作乐趣。

“现在嗑瓜子的少了,都用手机消磨时间了,打扫卫生没那么吃力了。”老丁说,以前打扫一个车厢的卫生需要一个多钟头。

凌晨1时40分,列车停靠徐州站台,大批人马纷纷拥入车厢,又经过大约半小时的等待,列车终于长长吼了一声,载着一车游子又出发了。

乘务员把卧铺乘客鞋子摆放好

感叹

武当山站多外籍乘客

乘务员自学英语亮了

“睡觉时候手机放好,不要放桌子上,把手提包放身边。”在这条线路上跑了10多年的乘警赵洪生绕着所有的车厢又都检查了一遍,挨个提醒熟睡的乘客把个人物品看管好。“现在车厢都很安全,实名制购票,进站严格安检,以前还会在车厢发现吸毒的,现在想查出个小偷都难啦。”

到了用餐时间,餐车乘务员靳胜男拿着餐车菜单跟来自美国的Alice流利对话,建议她吃套餐,里面带有鸡肉串。“还是美女厉害,懂老外意思哩。”在餐车用餐的老乡调侃着。

已经在这趟车上工作5年的靳胜男属于乘务员中的“大姐”,由于列车经过武当山站,因此经常会有很多外籍乘客坐此线路。靳胜男便私下学习日常英语对话,不仅帮助解决了用餐难题,有时还能给乘客普及两句武当山文化。

19日早上6时,列车到达成都站,本趟累计运送乘客将近4000人。

穿过人流,列车长陈辉拿出手机,给孩子发了条微信。“女儿,今年我在家陪你过年”。陈辉没有告诉女儿——她身为乘务员的妈妈要在除夕夜值乘开往云南昆明的K878次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