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面包车12天,外地人老魏在青岛城阳等来了一群热心人

2020-02-21 16:01 半岛网阅读 (5424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韩小伟 通讯员 苟小妹

魏家钢,人称“老魏”,今年46岁,辽宁人。

2月18日,是老魏在城阳墨水河畔的“房车”里生活的第12天。所谓房车,是老魏自己的一辆面包车,跟着老魏征战南北多年。与往常不同的是,18日当晚,他由这个河边上上临时的“家”搬到了皂户工业园的值班室内,可以不用再经受夜晚的天寒地冻了,也不用再担心吃不上饭忍饥挨饿了。

老魏的面包车,也是老魏的“房车”,河畔的“家”。

这一切的变化,源自于2月15日一条刷爆城阳战“疫”人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巡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老魏,因受经济所困已连续露宿街头多日,急盼援助!伴随着这条微信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人加入爱心救助行列。

1月28日,大年初四,老魏驾驶着他的那辆面包车从辽宁老家来到了城阳。老魏有手艺,也有一副好身板,凭着这个,他长年奔走于各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干着各种零工散活,赚辛苦钱,但是老魏说“挺踏实的”。今年,春节一过老魏就离开了他辽宁黑山县老家,一路向南,寻思着看哪里开工早,有活干。结果,新冠肺炎疫情让他的计划落空了。

老魏寻思着,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吧,不能总是在路上。2016年的时候,老魏曾在城阳打工近一年,参与过春阳路等道路工程的建设,这里也有着一批他熟悉的工友。于是,老魏决定,直接来城阳。

大年初四傍晚,老魏驱车千里到了城阳。下高速的时候老魏顺利通过了防疫检测,也顺利找到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每天40元钱。他一住就是10天,这期间,不断有社区和相关防疫部门来到小旅馆,检测他的身体状况,一切没有问题。这期间,老魏跟他曾经的工友一个个联系,结果发现大家都没回来,周边的工地也都还没开工,老魏有点发愁了。10天后,老魏出门时带着的1000多元钱所剩无几,已无力再支付住宿费,吃饭都成了问题。

老魏干脆退了房,想开车出去再碰碰运气。行至春阳路墨水河畔时,车坏了。

没钱修车,找不到活干,举目无亲,老魏无奈在河边“安了家”。每天仅靠几包方便面充饥,他也只能买得起这个了,还只能干啃。晚上睡觉,尽管已经盖上了他带的所有衣服,冷风还是透过车窗缝隙吹进来。这样的日子要挨到什么时候,老魏自己也不知道。

2月15日,城阳大雪,老魏断粮了。

但可能连老魏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这场大雪,他的困境即将被改变。

城阳爱心人士朋友圈接力。

为了确保雪后道路畅通,城阳驻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解海宁和同事们对皂户社区周边道路进行逐一排查。当行至春阳路时,发现了面包车和正在后排座位上眯着的老魏。敲开车窗,唤醒老魏,众人方才了解到他这些日子的遭遇。解海宁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至城阳街道及相关部门,一场爱心救助,在风雪过后的城阳,就此拉开。

当天,城阳街道工作人员赵强会同区委统战部解海宁和街道社会救助人员、医务人员再次找到老魏,对其健康情况进行了再次检测,并表达了爱心救助的意愿。要强的老魏不想麻烦别人,婉言拒绝了帮助。没办法,大家只得先给老魏备齐了大量食物、用水和保暖衣物、防疫装备,并通过抗疫微信工作群和志愿者服务群发出信息,讲述了老魏的事情,征集爱心救助资源。

消息一经发出,爱心如潮涌来。

在短短一天内,政府工作人员、社区热心居民、爱心企业等众多帮扶力量自发凝聚起来。大家争相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解海宁短时间内就收到来到身边同事、志愿者和爱心企业捐款超过万元,在解释老魏具备劳动能力、这种帮助方式不合适后,逐一退还了捐款。利群城阳购物广场总经理姜全青第一时间找到了街道,表达了愿意提供工作岗位的想法。

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老魏(左一)住进了值班休息室。

同时,不断有爱心人士去找到老魏,捐款又捐物,也都被老魏婉言拒绝了。“街道和社区提供的生活用品已经够了,我能干活,我想干活,感谢大家。”老魏反复说着这些话,18日晚,赵强和同事带着所有社会爱心人士的问候,再次找到了老魏,还有最终帮助办法:不能再在车上住了,当晚搬至由皂户社区提供的值班休息室,第二天到爱心企业城阳利群货运部门报道,先干着,直到工友回来一起找到新的工作。

新的住处,暖和!

这一次,看着连日来为他忙碌的所有人,老魏终于接受了。

19日,记者见到了老魏。“感谢利群和所有的爱心人士,我现在的具体工作是蔬菜补货卸货,不累,我有的是力气,只要不闲着就好。等工地开工了,我再出去找活,不能总麻烦人家。”老魏说,这么多年在外打工,已经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扛,没想到在这样一个他还是陌生的城市里,能有这么多人关心他,照顾他,他很感谢,总想着为大家伙做点什么。“等回到工地上,我好好干,出好活,对得起大家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