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蒲松龄坐在太清宫写书亭里,灵感爆棚,塑造了穿墙术

2020-02-26 14:29 半岛网阅读 (63384) 扫描到手机

张文艳

太清宫内蒲松龄雕像呈坐姿,面容平静,在它身后不远处,拾级而上,就是关岳祠。祠内有座木制飞檐小亭,灰石底座,名为蒲松龄写书亭。亭子据说是坍塌后的重建,是蒲松龄构思《崂山道士》的主要地点。亭子西边一面粉刷为白色的墙壁是穿墙壁,太清宫内的导游介绍说,只有心无杂念、冰清玉洁的人才能穿过此墙,有的游客跃跃欲试,做穿越状,当然只是一场嬉闹而已。

这堵墙有和《聊斋志异》的名篇《崂山道士》相关。

传说一天晚上,皓月当空,蒲松龄正在亭子里潜心创作之时,忽然听到三清殿内三声鼓响,一抬头,恍惚见一道士头一低,轻松地穿过了墙壁;定神看时,原来是送茶的道士。于是,蒲松龄写下了《崂山道士》中“王生穿墙术”的故事。青岛文史专家鲁海说曾经有位道士告诉他,蒲松龄的创作素材其实来源于路上的巧遇,当年蒲松龄上山写作的时候,路上就遇到了一位上山学艺的年轻男子,男子自称在家不爱读书,经常受父亲责备,听说崂山道士都很有本事,所以想上山跟着学点本领。这名男子就成了蒲松龄小说的男主角,可能因为他不爱读书,便将其塑造成了不学无术的王生。

那么,这段是时间蒲松龄的生活到底如何?之前有文章称他已经较为穷困,所以在太清宫的生活异常艰苦,以地为床,木板做案。对此孙守信认为不可信,“太清宫里有客室,蒲松龄的朋友又是百福庵的道长蒋清山,道士都很有修养,一定会把蒲松龄当客人盛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