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压舱石"发力 看青岛如何稳住市场大船

2020-03-02 07:2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11444) 扫描到手机

疫情期间,商场里购物的市民不多但从未中断。

疫情期间,岛城生活必需品的货架上始终保持着新鲜、丰富、充盈。

◎编者按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抓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短期影响。由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消费旺季,较之于投资和出口,疫情给消费带来的影响较为显著,但这种影响却是“危”与“机”并存。短期来看,疫情将会对各类消费产生结构性冲击,消费增速明显下降。但疫情消退后,被抑制的消费有望反弹并回归正常增速。回顾历史,疫情在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往往促使相关行业业态加速升级。本次疫情或成零售行业进化和变革的“催化剂”,加快新兴消费业态崛起,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面对这场疫情,青岛的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对于后疫情时期的消费格局变化,青岛有着怎样的布局?面向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竞争,青岛又将怎样谋篇呢?本报自今日起推出“重燃消费引擎”系列报道,从消费市场、消费环境和消费业态三个维度,全景描绘青岛消费的脉动与嬗变。

□文/半岛记者 王媛 景毅 图/半岛记者孟达(署名除外)

疫情期间,岛城市民的朋友圈涌现了一大批“厨神”。为了打发时间,大家各显神通,豆腐凉皮汤圆馒头蛋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做的。这场全民“厨艺大赏”的烟火气,给抗疫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这背后,充足的市场供应、平稳的价格体系,让千家万户的这抹温暖来得更踏实更心安。

近几年,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的第一动力,也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疫情之下,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受到重创。然而越是困难越要稳住。当市民宅家抗疫,城市从喧嚣活跃陷入安静时,一场轰轰烈烈的保供稳价的民生大战从疫情暴发的那一刻就已经打响了。

保供,一场必赢之战

民以食为天。在这特殊时期,确保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鱼池子”不脱销、不断档、不哄抢,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餐桌,更关乎城市正常运转和生活秩序平稳。保供是一场全市上下必须打赢的战斗。

“市里下了死命令,生活必需品绝不能断货!”在零售圈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徐鑫从未像现在这么紧张过。整个春节,青岛各大商贸企业的百货品类全部停业,但生活超市运行正常,在青岛一家大型零售超市担任外事部经理的徐鑫也上了有史以来持续天数最长的一个“班”。“从1月中旬到2月下旬,一天也没休息,每天睁开眼就想一件事,‘超市的货还够不够?’”不仅是徐鑫所在的超市,自1月24日起,青岛全市就进入“菜篮子保卫战”状态,“快、准、稳”地全力以赴打好消除生活必需品市场抢购苗头应急保供工作、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市场全面恢复工作的“三大战役”,在春节休工的情况下,实现了供应量的稳步上扬。

田成是利群生鲜采购团队的一员,疫情发生后他立刻接到公司命令,终止休假,第一时间回到采购岗位,“当天给我的采购任务就有12吨之多,这个数量,可比春节前备货还要多!”为了“抢”到足够多、价格好的蔬菜,他动用手头所有的客户关系,紧急联系货源。可问题又来了,商户们都还在放假,根本没人装车,他取得商户信任后,召集同事们自行过秤、装车。一番肩扛手提,验完货装好车,已是次日凌晨四点。田成想着,生鲜产品供应不能“断档”,天亮了还得继续这样采购,干脆就整宿待在了蔬菜批发市场。

正月期间,每天零时,青岛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温度最低低至-9℃,上千辆大卡车满载着来自潍坊、平度、莱西、上海等地的新鲜蔬菜聚集而来。疫情期间,蔬菜批发交易现场就是“菜篮子保卫战”的第一战场,来自商超企业单位的基层采购员们夜宿市场、手提肩扛、与时间赛跑。

苏世云是一位蔬菜装卸工,每天凌晨4时,公司采购回来的70吨蔬菜就交到他的手上。而他需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装卸、分拣、物流,在早上7:30前送至全市的20多家门店。特殊时期,每日的工作量已经达到春节前的3倍,面临着装卸用工短缺,能上手的只有6人的团队,“大家连轴转,必须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能把新鲜的蔬菜水果送上各大超市的货架,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公开,“不用抢”成共识

亮出库存量、公开上市量、公布监测价格、公布供应企业名单……在抗疫一线,信息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疫苗”,而在大后方,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也是最好的“定心丸”。

正月初三,全国各城市拉响了疫情应急响应警报,青岛市商务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统一发布了青岛市蔬菜、禽畜产品、水产品生产供应企业名单、产品信息及联系方式,同时亮出“库存”——全市政府冻猪肉储备存量近8000吨;政府储备蔬菜已投放近8000吨,还有近1万吨储备菜待投放;鲜活水产品商业存量约2.6万吨;大型豆制品生产企业正在加大生产力度,增加豆芽、豆腐等产品的上市……

正月初五,抚顺路、华中、城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在做到防控措施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如期复工,从这天起,青岛市坚持每天公布全市蔬菜的上市交易量、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储备肉菜投放量……直观的数字给市民吃了颗大大的“定心丸”,大家内心渐成共识,“菜够吃,不用抢”。

疫情期间,交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稳定“菜篮子”市场供应,青岛打通农产品流通堵点,开通绿色通道,保证物流链通畅,针对进村收菜难、路上运输难等问题,开设“菜篮子”车辆通行证“快速通道”,简化办理程序,市、区(市)两级同步办理,商务、交通运管、交警三部门指定具体负责人联合办公,对企业申请即时受理、快速办理,共办理通行证4369张,保证农产品收得上、拉得出、运得进。

为了精准对接产销两端。积极协调莱西市政府,保证莱西东庄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按时开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验证问题。对全市菜、畜、蛋、水产品摸底,摸清184家企业产品数量,指导供需双方畅通对接渠道。抓住返程、复工、开学等节点,提前收集和预测采购需求,帮助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企业做好供应对接。协调“阳光食品工程”企业,加强产销对接,从源头锁定货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增大线上销售,保证配送链安全。鼓励线下商超及电商平台增加新鲜蔬菜上线售卖比例,全面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卖家将货品送到小区门口、家门口、快递柜或利用无人售货柜,由买家自取,双方不见面或不接触,保障线上销售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主动送菜上门,保证供应链完整。针对农村大集和部分农贸市场关闭,开展“送菜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平价蔬菜,实现蔬菜统一配送、送货上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稳住,菜价渐走“下坡”

“大白菜1块6了,比前两天便宜了4毛;菠菜3块6,便宜了4毛;鸡蛋还是3块8,五花肉价格也没变。”连日的宅家生活,让多年未进过厨房的市民战先生重拾锅铲,作为这段时间家里的专职采购员,他对肉菜蛋奶价格这些“婆婆妈妈”的事也上了心。“这一块块一毛毛的,算计着才叫过日子。”

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节期间,两厢叠加让物价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为了稳住价格,稳住民心,青岛市在确保供应的基础上,严把价格关,让更多的“战先生”不必为价格忧心。

青岛本土零售企业在保供、稳价等方面彰显了责任担当,以利客来为例,针对老百姓关注的菜价、消杀用品价格,第一时间出台《保障性商品的建议零售价》,各门店统一定价:大白菜1.99元/斤,土豆2.5元/斤,黄圆葱1.90元/斤。为避免哄抢情况出现,利客来制定了防哄抢预案,将防疫类商品摆放在最利于顾客选购的醒目位置,并规定限量购买,保证消费者都能在利客来购买到居家防疫所需商品的同时,稳定了购买秩序。

记者特别注意到,在岛城多家生活超市,“1元菜”品种明显增多,比如,胡萝卜1.38元/斤,白萝卜1.18元/斤,黄圆葱1.99元/斤,长南瓜1.28元/斤,土豆1.99元/斤。其他菜品零售价格平稳,“10元菜”占比不高。青岛市针对疫情关闭各类市场的活禽类交易区和宰杀区,许多市民担心买不到禽肉,各超市便将禽类货品加大供应,并将柜台位置挪至显眼处,乌鸡、黄鸡等白条禽种类齐全。

供应持续上升,价格也开始走“下坡路”。以2月24日为例,青岛市抚顺路、华中、城阳三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为2070吨,较前一天增长26.7%;批发均价为4元/公斤,与前一天持平;零售均价为8.8元/公斤,较前一天下降1.1%。生猪上市量为1448头,较前一天增长14.7%;批发均价为50.5元/公斤,较前一天下降1.5%。持续走“下坡路”的蔬菜价格,为岛城市民“菜篮子”减负的同时,也为战胜疫情注入一份稳定的后援支持力量。

一场疫情,考验了一个城市的市场调节能力。青岛的“菜篮子保卫战”坚决果断,有条不紊,调节有力,这与长期以来的“菜篮子”政府储备工作密不可分。早在疫情还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青岛就针对春节期间进行了保供部署,明确从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西海岸新区六区85处批零投放点,均衡组织投放1.25万吨政府“菜篮子”储备商品。

按照这一部署,利群、维客,抚顺路、城阳批发市场等政府蔬菜储备企业,在全市51处蔬菜零售投放点投放蔬菜9500吨,投放价格上原则实行价格差率控制,要求储备企业投放价格要比抚顺路批发市场当日同品种批发价低10%,投放零售点的批零差价控制在50%以内。同时,要求应急储备企业每天保持1000吨蔬菜滚动储备,随时做好应急投放准备。

万福集团承担政府储备肉的零售投放任务,在全市34处猪肉零售投放点投放猪肉2500吨。波尼亚公司通过自有物流中心将500吨储备猪肉直接配送到伙食单位。猪肉投放价格原则上低于当日同类产品价格5%以上。

有了政府储备商品“托底”,即使疫情来势凶猛,青岛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也一样没缺过,即使在供应最紧张的时刻,家乐福超市里19.8元/斤的储备冻猪肉也没断过货。

支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面对疫情,稳住供应是稳住消费市场的关键,而稳供是一套系统工程,绝非打打电话、联系几个供应商这么简单,其背后需要有雄厚的消费市场来支撑。

青岛早已把促进消费提高到与投资、出口同样重要的位置,并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提出要将青岛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青岛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城市魅力和开放地位,具备发展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

2019年初,商务部明确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后,除一线城市,青岛立即积极响应。2019年上半年,《青岛市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正式出炉,指导城市深度挖掘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潜力。

生活必需品是社会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年,青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确保“菜篮子”市场运行稳定,投放政府储备蔬菜1.47万吨、猪肉1000吨,应急储备猪肉3000吨,有效缓解菜价、猪肉价格上涨压力,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猪肉零售价格排名20位(价格从高到低排序)。正是有了这些厚实的“家底”,才在疫情中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鱼池子”量足价稳。

过去一年,青岛推动引进商业新业态项目41个,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80万平方米。举办“2019青岛城市购物节”“中日韩泰国际美食文化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培育“青岛购物”品牌。促进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等融合式跨界零售业态发展,推动3家盒马鲜生开业。促进夜间经济发展,15条夜经济街区开业,青岛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单,并成为首届颁奖典礼的举办地。促进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新开115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市南区试点布局新式早餐车,深受市民欢迎。

城镇之外,农村消费市场结出硕果。农村电商发展迅速,连续三年认定市级示范镇43个,建成公共服务中心50个,25个村、6个镇上榜2019中国淘宝村、淘宝镇。

新都心保利广场、西海岸永旺梦乐城、西海岸红星国际广场、崂山青铁华润城万象汇、城阳青特万达广场……过去一年青岛再添多个全新购物场所。青岛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超113家,遍布青岛各个区市,形成中山路、台东、香港路、李村、崂山、香江路六大商圈,市区基本形成“8分钟消费圈”。随着青岛地铁线路的增加,这些商圈串联为1小时内直通速达的商业带。

社区商业和便利连锁店在青岛遍地开花,为青岛居民创造出更加便利、快捷、时尚、休闲的生活方式。自2009年青岛市第一家便利店迷你岛开门纳客以来,青岛便利店经过了10年的标准化、连锁化发展,业态种类繁多。目前,青岛共配置各类社区商业网点3.7万处,共有各类便利连锁店975家,迷你岛、7-11、可好、友客、真诚、苏宁小店、利群便利、利惠家社区超市等知名便利连锁店遍布青岛街头。

前瞻>>>  消费“马车”将重新奔腾

不可否认,疫情对消费领域带来了沉重一击。据山东省商务厅的监测,因聚餐等活动减少,居民消费总体下降,春节期间(1月24日~2月2日)全省重点监测的流通企业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1.91%,餐饮企业经营收入同比下降70.38%。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去年12月份,青岛市商务局定下的目标是,2020年“两稳一促”中的“促消费”将推动消费升级,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造提升步行街,建设智慧商圈,推进消费融合创新,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可疫情突袭,给促消费又拔高了难度,如何解题?2月18日,国家商务部印发的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二十条”画出了重点。困难与机遇并存,在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去年以来,青岛发起了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提出大力发展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潮流化时尚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集群,把青岛建设为创意活跃、消费时尚、文化多元、体育发达、会展高端、令人向往的国际时尚城。

不过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青岛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却在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外来游客消费方面,尽管旅游人次逐年上升,但是增幅呈现递减趋势,过夜游客人次和支出的比重不高。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文娱消费场所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深度旅游和综合性消费产品。与发达城市相比,青岛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有不小差距。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城市加快了复苏的脚步。消费这架被疫情压制的马车无疑将重新开始奔跑,青岛也将从城市禀赋和消费特点出发,扬长补短,推动城市向高质量消费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