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硬核四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亮出"软实力"

2020-03-03 07:24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7444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王媛 景毅

阻击疫情,既是一场抗击病毒的大战,也是一次消费环境的大考。过往一些被活跃市场掩盖的瑕疵,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可能就会暴露,甚至被放大。

消费环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商家和投资者,消费环境也是营商环境,一个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是他们潜心经营、安心开拓市场的基石;对于万千消费者,一个平稳透明的市场、一套健全的消费维权体系,是他们放心消费的定心丸。

趁火打劫?罚!有接触风险?停!供应不足?调!经此一“疫”,青岛让更多消费者、商家和投资者看到了这座城市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决心和能力。待到疫情阴霾散去,消费这架“马车”的潜力将全面释放。

铁腕执法治“歪经”

疫情来势凶猛,口罩一夜之间成为必需品。货源紧缺,库存告急,一“罩”难求的情况却在全国乃至全球真实上演。供需关系陡然生变,价格必然剧烈震荡。起初,平时不到1元钱的一次性口罩,在网上价格翻了十数倍,防护更严密的N95口罩更是卖到七八十元一个。即便如此,想买还有诸多附加条件,一些渠道商“嚣张”地挂出“低于10万元的订单免谈”。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面对几近失控的市场,亟需政府监管这只“有形的手”介入,来力挽狂澜稳住局势。

作为监管部门,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果断出击,第一时间对岛城疫情防控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价格行为介入高压执法监管。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市市场监管局首先通过短信形式向岛城市民发出告知,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严禁违规经营活禽,严禁违法违规交易野生动物,二是严禁哄抬物价售卖口罩等防护用品,醒目的“违者严查”,透露出事态的紧迫性,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执法态度。

没过几个小时,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再次紧急发布《价格政策告诫》,严禁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与疫情防治相关的商品市场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告诫中更为详细地列举出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并且公布举报电话,号召全体市民当“监督员”,让违法者“无处可逃,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1月26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紧急召集全市67家药品零售企业,共同承诺不恶意囤货和哄抢脱销,不在价格上做违法动作。次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维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告诫书》,对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亮出了处罚标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者最高罚款500万,哄抬物价者最高罚款300万元。紧接着,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再一次官方发布,密切关注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和口罩、药品等重点商品市场价格变化,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发国难财”的恶劣行为。

1月29日晚间,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的一则《通知》将疫情期间的价格执法推向了高潮。该通知明确,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购销差价超过35%,即可认定为哄抬物价。认定有了依据,处罚有了标准,一些不法经营者立刻现了原形。疫情发生初期,青岛医保城售价139元一只的口罩引发市民质疑,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频繁接到投诉举报。执法人员当即展开调查,将进价凭证拿出来一看,这种口罩的实际进价仅为45元/只。铁证如山,进销差价率高达208.89%,依照“购销差价超过35%”的认定依据,医保城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情节较重,被处以罚款230万元。

丰硕堂哄抬口罩价格,罚款50万元;宏仁堂购销3万只假口罩,罚款25万元;首例网销口罩哄抬价格案,罚款20万元;捣毁2处“3M”口罩售价窝点,涉案金额120万元;凡不明码标价者,一律顶格处罚5000元……青岛在疫情期间严厉查处一批案件,实名曝光,高额罚款,彰显了法律威严,震慑了个别起“歪心思”的经营者,稳住了特殊时期的消费市场秩序。

既要原则也要灵活

疫情之下,原有社会秩序被打乱,资源被重置,在防护疫情与发展经济的双线战役下,如何保持一个平稳有序的消费环境,考验着从政府监管部门,到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再到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智慧和魄力。

在疫情发生初期,青岛政府监管层面反应迅速,指令明确,下达准确,1月23日,青岛在全市范围内禁绝野味,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全面关闭农贸市场的活禽交易及活禽宰杀。1月28日起,全市各类市场(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村大集、商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各类食品、食用农产品交易场所)一律取消春节期间各类促销活动,关闭农村集贸市场。商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青岛商贸企业向3M、青松、隆力奇等公司优先采购消毒和个人防护物品,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随着疫情发展逐渐可控,政策及时应变,有的放矢。2月6日,青岛连夜下发《关于组织做好商贸企业复工营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商贸企业尽快复工营业,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营业困难,积极配合防疫主管部门做好疫情防控。为了做好复工准备,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出台餐饮服务疫情防控“12条”,提出了停止一切聚餐,鼓励外卖配送,食堂“分餐到人”等一系列调整措施。

到了2月10日“复工之日”,全市叫停生冷食品制售,包括生鱼片、凉拌菜、鲜榨果汁等;《青岛市大型商场(超市、商业综合体)疫情期间经营服务防控工作细则》发布。2月20日,青岛下发通知,鼓励和支持日用百货、房产中介、理发店、宾馆住宿、维修、家政、洗涤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经营单位尽快恢复营业。

各协会、商会以行业为单位,各尽其责,组织有序。青岛市商业联合会公开表示,对哄抬物价的企业,驱逐出会。青岛“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联发倡议,杜绝一切虚假、伪劣、欺诈误导消费行为,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号召全市餐饮经营单位严把食品原料关、个人卫生关、环境卫生关、清洗消毒关、加工制作关、网络订餐关、疫情传播关。青岛市网商协会最先提出要推广“无接触式配送”,并号召企业敞开供给,保障快递服务。

市场经营主体顺势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小饭店不同,大酒店、大饭店一般不会提供外卖服务,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岛城饭店灵活转变,从让食客“到店吃”,转化为将美食“送到家”。鑫复盛礼记、全聚德、老船夫、德风堡、摸错门、现代粗粮、良友等数十家饭店先后开启便民供餐服务,明确“不用见面”,推出扫码、电话、公号等“无接触订餐”,以外卖的方式为“宅家”的市民提供成品、半成品、食材等。市商务局联合市饭店和烹饪协会搭建配餐平台,首批150余家餐饮企业,日配送能力12万份,全力保障岛城复工企业分餐供应。

当好企业“店小二”

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尽管疫情尚未铲除,但后疫情时期的谋篇布局已经是每个城市必须面对的更大考题。

自2月中上旬起,青岛开始在严控疫情的基础上逐步有序地复工复产,复苏的气息也沿着供应链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传递。

为了帮助企业商户尽快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16条”中提出,优化服务企业流程,优化融资抵押流程,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跟踪式和全流程帮办服务。

与此同时,释放政府善意,加大温情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按照《青岛市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最大限度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力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和防疫监管,严厉打击价格和市场交易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质量违法行为,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重从快从严处罚。

“为企业做好服务”、“给企业当‘店小二’”、“为企业站台”,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青岛为全市商贸企业打造了疫期用工线上平台,解决劳动力无法返青造成的用工荒问题。建立“问千家需、解千家难、兴千家业”联系服务工作机制,“一对一”联系服务2273家限额以上批、零、餐企业,做到服务责任明确到人,及时发现企业难处,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复工延迟、周转失灵,也给中小微占多数的跨境电商企业带来极大挑战。青岛市的跨境电商企业也不同程度面临着物流受限、订单违约、海外客户拒收货物等直接影响,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一时间整合高校、行业协会、大平台等培训资源,启动“品牌营销线上推广”计划。

受疫情影响,线下商贸活动几近停滞,如何开拓市场对冲疫情损失?线上展会提供了很多的思路。青岛市《应对当前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要利用好线上展会,搭建在线国际市场开拓平台,与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设立青岛出口商品线上专区,举办青岛产品网上交易会,引导企业用好网上广交会、华交会,帮助企业尽可能突破疫情制约,足不出户继续开拓市场。

与此同时,继续积极筹备好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推介会、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上海)招商推介会、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夏季高峰会等系列经贸活动,搭建招商引资的高端平台。今年还将继续实施“千企招商大走访”,市商务局联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同建立跨国境登记注册工作机制,通过互联网邮件传输、远程视频指导等方式,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流程,让投资者不出国门,就能快速办理在青企业的登记注册。

24小时“在线等您”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疫情面前,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携手发展的愿望,隔离不了合作共赢的期盼。

2月1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云”开启,同一个屏幕,连接起上海、深圳、温州、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31个项目签约方,同时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步传播到青岛、平度市直部门、镇街园区的60余个分会场。很快,总投资267.2亿元的31个产业项目,当场通过“屏对屏”网络签约形式落户。这其中,7个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纳入市级重点签约项目调度平台,发出了战“疫”关头“双招双引”工作的好声音。

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青岛精心组织,梳理在谈的科技含量高、投资大、较成熟的项目,在2月10日~14日“网上签约周”集中在线签约,10个区市、功能区共签约了58个重点项目,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15.09亿美元;内资项目52个,总投资725.4亿元,项目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疫情挡不住资本流向青岛的脚步,隔着屏幕,就敢砸下数十亿、上百亿的真金白银的背后,是投资人对青岛的十足的信任、信心。“在这样的疫情环境下,青岛拥有一个持续、稳定、优越的营商环境,是保障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硬核’,也是我们中外合资企业,尤其是欧洲投资者的信心源泉。”项目签约方、福赛中国区负责人马培元通过网络表达了投资者的心声。

“这次签约非常高效,昨天定下签约流程后,今天就马上执行了。”签约代表、哈尔滨莱特兄弟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法人代表刘忠亮表示,之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选择投资青岛,“首先是因为看好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势头,其次,青岛对科技型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优良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所看好的。”

在疫情期间,青岛市向全球发出了“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公布中、英、日、韩四部24小时投资服务热线,全面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春节以来截至2月22日,青岛各个区市、功能区共网上签约重点项目222个,项目总投资2755.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0个,总投资42.5亿美元;内资项目199个,总投资2458亿元。从签约项目类别看,高端装备和高端制造类5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类26个、医养健康及生物医药类26个、新能源新材料类25个、现代服务业23个。从签约项目体量看,总投资过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百亿元内资项目6个、总投资10~100亿元项目47个。76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市级重点签约项目平台推进。

2月25日,山东省重点外资项目视频签约仪式举行,青岛市作为视频连线的分会场之一,同步举办了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10个外资项目的集中线上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养、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20.8亿美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眼下已经进入3月,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大地草绿如茵,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真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