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到线下 武汉民间抗疫志愿者:我们一直在

2020-03-09 07:58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13362) 扫描到手机

郭恒将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本人供图)

半岛记者 王好

武汉封城那天,早教老师郭恒开始加群,成为武汉最早一批民间志愿者车队的一员,每天清晨6:30准时出门,他的私家车成了义务接送医护人员、运输捐助物资的“战疫专车”,40多天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同样是在封城那天,已经从武汉返回陕西老家的动画设计师小翼开始建群,帮助因为疫情遭遇生活困难的武汉孕妇、老人等群体,制作海报转发求援。如今在她的湖北志愿者群主联盟里已经聚集了68位群主,提供17类公益救助服务。

从线上到线下,封城的这段日子,无数普通人加入民间抗疫志愿者队伍,不求回报,尽自己所能回应着这座城市里的一次次求助。郭恒和小翼告诉半岛记者,他们会坚持到武汉疫情解除的那一天,而且他们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民间志愿者车主

出车出力奉献40多天

3月6日上午,半岛记者终于接通郭恒电话时,比约定时间晚了几小时。他的声音略显疲惫、连声道歉,定位显示位置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这里的学生宿舍正在改造,作为治愈出院患者的集中隔离点,我来帮忙。”郭恒说,给治愈出院患者居住的隔离房间需要是单间,不能混住,原本的四人间宿舍要进行隔断、消毒等临时性改造重置,因为时间紧张,他已经连续工作超过30个小时。

1月23日,武汉封城,郭恒看到朋友发来的民间志愿车队招募群信息,立马选择加入。“封城后武汉公交地铁停运了,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突出。虽然有公交专车、网约车给他们提供接送服务,但是仍然有很多需要随时灵活响应的乘车需求。我们这些私家车,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此后,他每天查看群内的用车需求,对接需要接送的医护人员,然后根据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服务。“每天早晨六点半出门,接送早班的医护人员上班。然后随时在线上待命,一旦有医护人员需要临时抽调去别的医疗点,我会接送他们转场。最忙的时候一天接送七八趟,经常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回家。”郭恒说,目前他已经加入了不下三十个车队群,接送过的医护人员至少也有100人了。

除了接送医护人员,郭恒还到所在的佛祖岭社区,给自己的私家车申请办理了物资运送通行证,将抗疫医疗和生活物资运送到医院、方舱、隔离点、福利院等终端。

“从运送的医疗物资就能看出来,现在情况在慢慢好转。以前是以医用物资为主,像护目镜、防护服、口罩、酒精这些,现在主要是生活物资,如蔬菜、水果、调味品等。”郭恒说,目前自己一天运送两趟物资,每趟去四到五个点,从运送到帮忙卸货,再到找对接人签字拿回接收函,每趟下来可能要花两到四个小时不等。“封城以后武汉城内的物流劳动力资源紧张,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民间志愿者车主就承担起了这‘最后一公里’的运输任务。”

武汉封城至今,郭恒的无偿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同步持续了40多天。

独居产妇获接力救助

孩子取名“志成”

跟郭恒一样,26岁的小翼也是1月23日那天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工作。所不同的是,她的战疫主战场是在线上。“我1月21日从武汉返回陕西老家过年。”小翼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创业,在当地有很多亲戚朋友,封城后自己的舅舅和舅妈作为医务工作者,先后投身到了抗击疫情的救治一线。“虽然我不能在当地跟他们一起战胜困难,但是我可以通过线上的资源互通和信息互助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最初组群帮助身边朋友,到越来越多跟她一样热心助人的人士加入,小翼维护的互助群不断壮大,“现在我们有一个湖北志愿者群主联盟,已经聚集了68位群主,大家各自的群加起来可能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千位志愿者在各尽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已经达到了17种,包括物流配送、老人救助、孕妇救助、动物救助、心理疏导等。”小翼说,当线上志愿者的这段日子,她每天一睁眼就盯着手机,即便去厕所也是机不离身,“需要处理和沟通核实的求助信息太多,我生怕没有及时回应,让求助者失望。另外还有不少求助者会因为焦虑等负面情绪需要找人倾诉,我也会随时陪他们聊天疏解。”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群友们的接力,一次次成功的救助经历,也让小翼不断被感动着。

3月2日凌晨,一位待产单身妈妈给小翼打来电话,告诉她自己腹痛难忍,已经有临产征兆。“这个女孩在武汉工作,老家在宁波,因为封城家属无法前来陪伴,之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后,我一直跟她在线上联系。”放下电话,小翼立即在多个互助群发出求助,“当时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我没想到,求助信息发出后不到十分钟,接送用车、陪护、生产医院这些援助就全部有人响应了。”当天上午,产妇顺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生下一个6斤8两的婴儿,“志愿者在群里更新了母子平安的消息和视频,还有志愿者送去了产妇住院期间可能需要用到的各种母婴用品。”小翼说,孩子妈妈让志愿者帮忙取名,“名字定了,叫志成,取自众志成城”。

志愿者开发辟谣小游戏

助中老年人排除干扰

除了帮求助者寻找援助资源、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线上志愿者们还尽自己所能主动帮助求助者,尤其是为容易受到不实信息干扰的中老年人辨别疫情谣言,在非常时期提供科学信息和权威问询渠道。

文若愚是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位大三学生,业余时间喜欢玩游戏和编程,他同时还是华科NCP志愿者小组的负责人之一,“这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自发牵头成立的为疫情期间患者服务的志愿者小组,2月11日成立以后,不断有其他大学的师生自发加入,目前一共有7个小组大概160人左右。”文若愚说,这支线上志愿者团队的主力成员大都是人文社科、法学、医学专业的学生,“线上志愿服务最主要的就是保证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我们会根据求助者的需求,安排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接,比如患者求助涉及购买药品、医院情况,我们就由有医学背景专业的问医问药组志愿者对接答疑。如果是询问政府部门最新的政策,我们媒体组的志愿者就会提供相应权威发布的政策链接。用我们各自的专业知识让求助者少走弯路,也真正实现我们线上志愿者的救助目的。”

“我们的求助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人,部分人对于疫情谣言的辨别能力有限,会盲目相信虚假信息,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进行医疗诈骗的信息。”为此,文若愚和他的小伙伴用不到一周的时间,设计了一款互动小游戏《勇敢生活》,通过居家生活、室外出行等不同场景,将常见的防疫谣言和误区通过互动剧情化方式进行编排接入,“游戏的互动界面简单易操作,老年人还可以跟家里的年轻人一起玩,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疫情知识。非常时期,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文若愚说,之所以想到用游戏的方式来呈现,也是号召年轻人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方式为战疫尽一份力。

会坚守到疫情解除那一天

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近日,一位武汉义务送药人被举报“赚差价”的报道引发关注。据报道,中学老师吴悠在武汉封城后1个多月里,骑着电瓶车为网上的求助者义务送药。截至2月底,吴悠和朋友们已经为600多户求助者送去药品和防护物资。然而,吴悠却被人以非法售药和牟利举报,并接受了公安机关的调查。随后,警方经过核实,并未发现高价售药、赚取差价的嫌疑。事情获得了澄清,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人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送药,这样的举报寒了好人的心”。

“同是志愿者,看到这样的事情确实会感到很委屈,甚至愤怒。”郭恒坦言,作为一名民间志愿者,自己感触颇深。事实上,自从决定做志愿者,他就从跟父母同住的家里搬了出来,一个人生活,至今未与亲人在线下见过面,但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其实一开始做线上志愿者,我的家人也不太理解。”小翼说,每天盯着电脑和手机上求助信息,经常到半夜才能处理完,即便在家也跟父母没有太多交流,“他们会觉得我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怕我太累。”不过,在小翼的坚持和努力下,深知她性格的父母开始转变态度,主动给予一些帮助,“前两天我鼠标没电了,办公不方便,我爸就主动骑车去街上给我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采访中,不少志愿者都表示,会坚守“岗位”到武汉疫情解除的那一天。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向好,他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我是摄影爱好者,以前很喜欢去武汉各地拍照,每次最头痛的就是人太多。不过,当志愿者的这几十天,虽然外面的每条街道都空空荡荡的,我却没有任何拍摄的欲望,因为疫情之下的建筑、街巷、风景都是没有灵魂的。”郭恒说,等疫情过去,他最想拍的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武汉,“我相信这天会很快到来的,我们都这么努力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翼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