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勇敢担当 读懂他们在战疫的字里行间

2020-03-15 21:23 齐鲁壹点阅读 (47327) 扫描到手机

山东医疗队队员在金银潭医院南六病区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前线,很多医护人员保持着写手记的习惯,在工作之余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是他们记录抗疫的一种独特方式,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前线点滴,更可以读出他们战疫的决心和信心。

看似微小的举动却最能温暖人心

“53床老爷爷,刚才测量随机血糖5.6,一会儿需要补液,最近几天老爷爷不吃饭,请加强观察。”山东医疗队员杨小燕刚来到病房,交接班的同事向她嘱咐道。

杨小燕随即闪过很多疑问:“老爷爷为什么不吃饭?是哪里不舒服,还是……”她迅速来到患者床边,跟老人仔细沟通。原来,老人是因为大便困难,怕给护士添麻烦才拒绝吃饭。

了解到情况后,杨小燕和同事一起给老人做了心理疏导,帮助他使用开塞露。因为年龄大体质虚弱,再加上病情重,下不了床,医疗队员们帮助老人在床上排完便后,给他换上了整洁干净的新被褥。一切整理就绪,杨小燕又帮他热了一盒牛奶。

老人双手合十,眼里含着泪水,向护士表示感谢。杨小燕赶紧回应道,“爷爷,不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无论怎么说,老人合十的双手一直不肯放下。

“虽身处病患,却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杨小燕在手记里写道。在医护人员的手记中,能看到太多这样的感人瞬间,一线纵然艰苦,但医患之间一些看似微小而温暖的举动,却能给彼此带来巨大的安慰和信心。

不怕吃苦勇于担当,他们不再是孩子

得知自己将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95后的山东医疗队员李涵一开始有些忐忑,如今工作了半月之余,他越来越坦然了,经历了病房里一场场殊死搏斗,他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成长的点滴。

“到达医院后,我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李涵的手记里写道,在重症病房里,他不敢有一丝懈怠,每次进舱,都将面临一次与病魔抢夺生命的殊死搏斗,每天都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来武汉这些天,有很多人问李涵,“你的娃娃这么小,怎么舍得来?”他总是笑笑不说话,其实他自己知道,能下这样的决心正是由于家人的支持。每次和父母通电话,他们总是叮嘱几句就匆匆挂掉,“怕让我看见他们眼中的泪水,‘儿行千里母担忧’大概就是这样吧。”李涵在手记中写道。

1995年出生的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感悟:“90后、95后一次又一次证明,我们可以是冲入火海救人的消防员,可以是不惧生死、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警察,也可以是驰援大军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们可以在每个岗位上发光发热。90后可以勇敢地说:我们不怕吃苦,勇于担当,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孩子。”在手记中,能感受到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成长。

脱下防护服仿佛重生了一样

最近,山东医疗队员朱敬凤下班回到住地,洗漱完毕后都会来到窗前,对面居民楼上的几个大字让她备受触动:逆行天使,感谢你们。

在得知湖北前线需要大量医护人员支援时,朱敬凤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我是预备党员,我先上!”在递交了两次请战书后,她如愿成为山东援助湖北第12批医疗队的队员。

经过数天的培训,她走上战场,心里紧张却又充满斗志,“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希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她在手记上写道。重症监护病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比普通病区更加危险,吸痰、口腔护理、抽血气、雾化、清理粪便……半月多的时间里,朱敬凤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面对心情沮丧的患者,她会主动上前和病人拥抱、握手,并告诉他们:“所有医护人员都会竭尽全力帮助你,不要有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

因为穿脱防护服不方便,朱敬凤和同事们在上班前不敢多吃饭、多喝水,一进病房就要待四五个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就感觉整个人像重生了一样。”朱敬凤在手记里写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黄翔发自湖北武汉